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新浪微博登陆

只需一步, 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为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求助]大家好,我是新人,提出第一个问题:

[复制链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不给金币就灌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百度谷歌雅虎搜狗 搜搜有道 360中搜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1-25 10:00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12#
    Rommel 发表于 2006-8-13 07:33 | 只看该作者
    辐条少的话,轮组在滚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小一些。
    平地型公路车强调更高程度的轮组惯性和空气动力效能。强度也要适当注意。
    爬坡型公路车强调更高程度的轻量化,甚至牺牲强度,基本不考虑惯性。空气动力效能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
    对于爱好者,平衡的运动车应该是首选。经济性、易维护性以及强度考虑的更多,空气动力效能和轻量化就比较高阶了。

    新浪微博达人勋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3-20 11:29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13#
    konadbrgt 发表于 2006-8-19 01:54 | 只看该作者
    呵呵,一直没有看见这个贴。

    平原赛段,姿势都比较舒展,车架稍稍大一点问题不大,车轮保证一定的重量用来维持惯性。整车重量还是轻一点的才好。辐条少不代表空气动力就好,跟辐条和车圈的形状有关。直拉和减少钢丝数量,主要目的是简化受力,减轻重量,简化装配和维修,外形美观。

    爬坡赛段的自行车要求的是刚性,轻量,简洁。爬坡车架没有牺牲强度,这种车架对整体的刚性和疲劳效应都要求很高。

    再延伸讲点。

    10年以前,环法中平原赛段和山地赛段的装备还不存在很大的区别。跟当时的运动水平和技术有一定的关系,炭纤维技术也没有成熟,另外要考虑的还有UCI的一些条条框框。水平上管的钢车架垄断了全部赛段,除开个人计时。事情发生改变是从1997年开始,山地车的设计元素被引入到公路车里面,这个就是SLOPING,意思是上管倾斜设计。这样一来,传统车架的角度被改变了,车架被压缩。有了这个设计,碳纤维开始逐渐上位。因为那个时候,HR级别的碳纤维才刚刚出现,这种材料有着高抗拉性,但是弹性模量不算高。如果管材的跨度比较大,车架的耐久性就不行。但是SLOPING让后三角有效减小尺寸,碳纤维的优势就出来了。所以很多车架是前三角用金属,后面是碳纤维。
    碳纤维车架的突出优点就是重量轻,刚性好。整车加速时反应敏捷,弯道灵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