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新浪微博登陆

只需一步, 快速开始

查看: 176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技术] [转帖]从一个国内车手的经历看品牌车的技术发展

[复制链接]

新浪微博达人勋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9-4 20:05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转帖]从一个国内车手的经历看品牌车的技术发展


    [转帖]从一个国内车手的经历看品牌车的技术发展我亲身经历的自行车大革命时代
    转自:http://www.browncycling.net/viewthread.php?tid=87&pid=340&page=1&extra=page%3D1


    谈谈自己身处自行车大革命年代的感受

    91年底我最早使用的专业车架是永久厂的专用跑车架,不知道是什么型号,反正和市面上看到的跑车架子不一样的,比一般商店里的跑车轻很多,颜色是黄绿色的,车架管子是鉻钼合金钢的,前叉是高碳钢的,这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制造水平了,整车重量大约是12.5kg左右。直到94年中国国家队参加广岛亚运会获得男子100km团体计时赛冠军的车还是永久(94年已经开始装载suntour定位变速器了)。永久赛车凭良心讲是不错的,训练时跑的成绩也很好,其实与现在用的全碳车架和全碳轮组相比车子的速度感觉基本没有明显的差异。

    这款车的大概配置如下:
    永久鉻钼钢车架
    高碳钢前叉
    日本suntour六段变速(变速器是下梁变速,且没有定位功能,91年当时还没有这种技术,suntour当年就如同今天的shimano一样,是顶级品牌)
    日本suntour传动系统(包括铝合金牙盘曲柄,牙盘片,当年的飞轮是螺纹式的而不是今天这种卡式飞轮)
    永久产的刹车器
    永久产的铝合金把立和弯把
    永久产的铝合金单层车圈(是36孔的平圈,当年没想到圈这东西居然会越做越高,钢丝越来越少)
    永久产脚笼式踏板(那时卡式脚踏还没出现,为了避免在紧急情款下发生摔倒时脚还套在踏板上的那种惨状,我还练就了瞬间把脚抽出并安全着地的绝活,小时候也没想到过日后会有卡式踏板这种东西出现,当年练就的绝活日后也就报废了)
    整车重量大约12.5kg

    国内最早有进口赛车的是上海队,早在89年六届全运会时,上海就从意大利购买了著名的colnago自行车,也是鉻钼钢车架(型号road marst),采用套接工艺,为了防止车架腐蚀,车架表面先进行镀铬处理,然后再喷漆,所以如果发生油漆刮掉的地方,你会看到里面是银色的镀铬表面,车架的整体涂装也是采用了经典至极的油漆和套管衔接处电镀相接的配色方式,单单用好看是不能表达这种涂装的美丽的,只能用艺术这两个字才能比较确切的表达这种涂装带给人的视觉映像!目前国内这些车架及其原车的意大利配件仍然有在服役的,每天的日常训练它们还是会被拉出来骑,19年了运动员换了几批,但车还是原来那几台在跑,可见其质量有多好!!!
    该车大概配置如下:
    意大利colnago鉻钼钢车架(管材上有columbus的小鸽子标贴)
    鉻钼钢前叉(前叉比高碳钢的有进步了)
    意大利campagnolo六段下梁无定位变速器
    意大利campagnolo全铝合金牙盘曲柄
    意大利ambrosio36孔铝合金车圈(用的可是不锈钢丝啊)
    意大利脚笼式踏板
    值得一提的是刹车夾器用的是制动力更强的吊刹结构(campagnolo的大规模改革这时才刚刚拉开序幕),这种吊刹结构就是CAMPY出名的三角闸.
    整车重量大约12kg


    93年,第七届全运会的时候上海队依然购买了colnago赛车,无论公路还是场地车都是当年最新款的。车架基本还是采用鉻钼合金钢套接方式制造,但是车架的管型已经有很大变化了,公路车管材横截面出现像梅花车标一样的非圆管,这样可减少风阻和增加强度,场地车的中管出现向前弯曲的管型,这样有利于提高加速度。计时车开始配备了最新款的封闭轮!刹车夾器再一次改变,出现了和今天差不多造型的夾器。大组赛车依然使用下梁变速结构,但已经是定位变速了,而且是7段的,脚踏也是卡式脚踏,我以前练的绝活没用了(当时觉得好先进啊!)。
    该车的大概配置如下:
    意大利colnago鉻钼钢车架(管材上有columbus的小鸽子标贴)
    鉻钼钢前叉
    意大利campagnolo七段下梁定位变速器
    意大利campagnolo全铝合金牙盘曲柄
    意大利ambrosio32孔铝合金车圈(钢丝少了4根了)
    法国look卡式脚蹬
    刹车夾器用的是更新的结构(93年CAMPAGNOLO开始出现了双轴刹车夹器)
    整车重量大约11kg


    94年底95年初专门采购了一批配件,主要是日本喜玛诺的东西,这些东西里让我映像最深刻的是手变速(革命性的东西)!而且是8段的。
    95年刚进中国市场不久的捷安特公司赞助上海自行车队,赞助的整车里有两台碳纤维车架的整车(天呐!碳纤的!),配的是105全套8段的套件!用的是法国米其林的车胎。随即队里拿这个车去参加了日本举行的公路邀请赛,不幸的是在比赛中车子的横梁在一次不严重的摔车时居然断了,当时还觉得GIANT的车骑起来很软,不出速度,所以从此GIANT赞助的另一辆碳纤车就变成训练车,比赛时还是用93年买的意大利colnago车。
    该车的配置如下:
    GIANT碳纤车架(是套接式设计,用的三根碳管加铝合金套管,后叉是全铝的),应该是GIANT CADEX CFR系列碳架,铸铝接头的.车架还是紫色的.配宽大的铝叉.
    全铝合金前叉(出现了铝合金前叉,之后好几年很多公司都是这样,碳纤车架配铝叉)
    日本shimano全套8段105套件
    法国rigida32孔铝合金黑色车圈(也是小平圈)
    法国look卡式脚踏
    法国米其林车胎(是无钢丝的折叠胎)
    整车重量10.5kg


    94年至99年其实是铝合金车架的时代,这几年铝合金车架开始大量出现,造型管型都不断翻新,重量越来越低,最轻的铝架已经低于900克了,一些著名品牌最顶级的竞赛铝架售价超过2000美元!2000年后出现了后碳的铝架。这个时代碳纤车架也在不断发展,当然钛合金及镁合金车架也是这个年代里开始大量涌现出来的,但铝合金最终在这场管材革命中最终被证实是有光明前景的。
    车轮从最早96年初我用的Mavic cxp10的32孔铝合金小刀圈(25cm高度),到后来96年底的cxp30的32孔铝合金大刀(32cm的高度在当年骑出去已经很让人羡慕了),发展到97年初开始用12孔和16孔的CAMPAGNOLO铝合金大刀轮组(45cm高度,而且是寒光闪闪的剑型扁钢丝)


    96年下半年至97年初,为了8届全运会,又买了一大批新车,这次买的是意大利Pinaria公司的全钛合金公路整车及场地车,还买了意大利pinarello公司的全铝合金整车,都是配的campagnolo 8速record套件,还买了日本panasonic公司的全碳纤维整体成型低风阻计时赛车,该车装载日本shimano Dura-ace 8速套件,后封闭轮及全碳纤前四叉轮。
    还专门采购了大量的专用竞赛轮组,主要是意大利campagnolo的16孔和12孔的大刀竞赛轮组,那时感觉车子整个样子已经和现在的比赛车差不多了,与从前几年的车完全不同了。轮胎也买了大量的维多利亚公路凯弗拉纤维内衬的防穿刺折叠胎,而且不论管胎还是公路胎的胎面橡胶都已经是防滑的,颜色也很好看有红黑,绿黑,黄黑等等,当年比较好的轮胎还有法国米其林,法国哈奇森,但是德国马牌当年刚刚开始做自行车胎,用下来当时的质量还不如前面几个牌子好。这个年代可能是自行车革命的最高峰期,花样层出不穷,我都已经有点见怪不怪了。
    96年意大利钛合金整车的配置
    意大利Pinaria钛合金车架
    铝合金前叉
    意大利campagnolo record 8速套件(当时是像小弯刀一样的古典形状的手变头,我蛮喜欢的)
    意大利ambrosio氧化镀层的蓝色32孔双层车圈(97年公路轮组虽然有了,但还不普及,而到98年的时候职业比赛都是用轮组了)
    capagnolo卡式脚蹬
    selly italy空心鉻钼钢座弓坐垫(坐垫也开始追求轻量化了!)
    维多利亚 open corsa车胎
    意大利ITM车把,把立
    整车重量大约8.5kg



    98年初随着红色的mavic hellum铝合金轮组的出现并流行及ampagnolo 超轻量超美观的各款轮组的全面问世,而美国ZIPP公司也早在96年就开始在美国大地刮起银色镜面抛光大刀轮组的旋风,在阳光下选手在比赛时车轮寒光炫目,很有力度感和速度感。97年的时候spynergy的碳纤四叉轮也问世了,当时几乎所有的公路大组赛都能见到有车队用这个轮组。公路车轻量化轮组的时代也正式开始了,随后就开始越来越轻,越来越强调空气动力设计,也就越来越离谱,一直发展到今天这种状况。


    98年campagnolo公司推出9速套件(应该是96年)

    98年shimano公司推出9速套件(97年推出,CAMPY比SHIMANO早半年)


    2000年campagnolo推出10速套件(这是shimano公司做梦也没想到的.99年时10S还只是样品)


    2000年campagnolo开始逐渐推出并发展碳纤套件


    2000年以后碳纤车架开始逐渐大行其道了,铝合金车架虽然性能和重量上不比碳纤车架差,但是台湾可以制造低成本的碳纤车架,所以很多欧美名牌碳纤车架开始在台湾秘密制造,直到今天已经发展到中国制造了,所以市场上高档碳纤车架的价格一度相当混乱,国内工厂不时有成品的碳纤名牌车架流向市场。


    2003年shimano终于推出10段套件

    以下是一些补充:
    车把立,碗组,弯把的设计也在过去十几年变了好多次,从有延续80多年的有牙碗组到97年出现无纹碗组和把立,到99年内藏式结构的出现,车把也从最初的普通弯把开始变成有多个抓把角度的弯把,98年最多发展到8-10个手位,后来发现太繁琐又改了好几会,现在好像有简单了。


    从前我用脚笼式脚踏的时候,也是用专业赛车鞋的,是黑红镶拼色,牛皮的,用鞋带的,鞋底是木制的,很硬。当时上海火炬运动鞋厂专门造这个鞋子,实用的,不过超级难看。


    后来卡式脚踏出来后,原配的进口赛车鞋坏了,不像现在外面可以买的到,这下光有脚踏没有鞋子了怎么办?我自己去买足球鞋(因为它的底是硬塑料底),然后把它烧出3个洞,想办法装上螺丝和卡板,这样就又能用卡式脚踏了,滑稽吧?但这是真的事情。。(见到过,硬底足球鞋还能代替一下车鞋,寿命不长,当年没办法,市面上东西太少)


    冬天骑车训练超冷的,当年鞋套这种东西还没发明,脚冻得受不了怎么办?在袜子外面套上塑料袋或裹上保鲜膜,再穿上骑行鞋,能稍微有点用吧。。(应该说当年鞋套没有买,只能用套塑料袋或者保鲜膜,穿的时间长了,脚更冷,湿气排不出去)


    在防风面料出来之前,冬天骑车上身冷怎么办呢?往衣服里塞报纸挡风,相当管用,从前全世界的自行车运动员到了冬天都超喜欢收集废报纸。(看环法录像带知道的)


    98年以前计时赛是允许用前后大小轮的,规则只规定驱动轮必须700c,所以那时计时车都是前650c,后700c,环法赛时,97年乌尔里希还用过前轮20寸的计时赛车,当年他也拿了环法冠军。后来规则改了必须前后700c,一下子好多车子都没用了,我们试图改过,用650c的前叉装700c的轮子,用锉刀磨前叉顶部,但效果不理想,当年也没处换叉子,最终放弃。


    头盔也在这些年里有了很多变化,最早的头盔是里面没有泡沫的,就外面光一个塑料罩子,记得是红色的,如果你摔一跤头着地的话,头盔一般不会坏的,但头会破,当时教练认为这种头盔质量很好,连头都摔破了头盔还没坏。93年开始流行现在这种泡沫头盔,真正的安全头盔出现了!


    95年意大利出现了一种没有泡沫的,完全是一个皮袋子,里面充上气套在头上的软盔,蛮好玩的,用完后我就把气放掉揉成一团往口袋里一塞,后来97年美国BELL公司赞助了20顶泡沫多孔大组头盔给上海队,这种头盔造型很漂亮,就和现在的公路盔一样好看,而且它有一个专利,就是内置气囊,头盔里面还有一圈环型小气囊,头盔后部有个很隐蔽的小气伐,你可以一边骑车一边用手按住气阀充气,这种头盔等于是双重保护的设计概念,气囊加泡沫。

    但是后来我在使用中发现气囊的位置会压迫我的太阳穴,时间长了会头涨,所以后来我就不太愿意带这个头盔,这种头盔后来几年也就没有再生产,可能国外其他运动员也有这样的反映。(这头盔上还有MAPEI车队的LOGO)BELL头盔是很好的,他的理念是头盔是一次性的,当你摔跤时头盔会吸收撞击力,出现裂纹,但头基本不会有太大损伤。

    2000年前原来很多欧洲自行车运动员都喜欢带自行车小帽比赛,不喜欢带头盔,原因是头盔带了散热不好,不凉快,还有就是认为只有菜鸟才带头盔,技术不好,怕死的家伙才带头盔。后来发生了几起比赛中车手丧生的悲剧,国际自联才强行规定必须带头盔。2001年9届全运会之前,国际自联规定现有的计时头盔不合格,计时头盔必须也要有泡沫内层,不能只是光一个碳纤罩子,但是当时好多运动员很反感这个规定,不愿意执行。计时头盔造型也变化了很多,99年阿姆斯特朗首夺环法计时冠军的时候,用的计时头盔上有高尔夫球坑专利技术。我个人比较喜欢没有玻璃镜子的计时盔,97年LUDY公司出了一款像消防面具一样的计时头盔,当年乌尔里希环法就用这个盔,我97年下半年拿到这个东西,用过以后发现有时自己呼出热气会蒸发在镜子上,汗水也容易滴上去,用过两次就扔一边了,后来这款盔也就停产了。


    能量棒的出现也是很有意义的。从前长距离公路训练早上吃饭时都要强迫自己吃些牛油,因为这东西让人反胃,也就达到了抗饿的目的,吃完早饭一般会从食堂抓两个馒头放在骑行服口袋里,训练半路上抠出来吃两口,有时也会带一大块葱油饼放在后面口袋里,边骑边吃。因为葱油饼有油,比冷馒头好咽多了!教练有时也会在队车上放些蛋糕,面包之类的,饿了就伸手要,车子会靠上来递上蛋糕。大概是到95年的时候美国的能量棒出现了(最早就是叫POWERBAR),才改变了这种可笑的情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百度谷歌雅虎搜狗 搜搜有道 360中搜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5-29 12:3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2#
    无车者 发表于 2009-8-16 17:03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子,全是公路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