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坡八要点(转贴)以下文章,系参考May/2001 Mountain Bike杂志
1. 放松。很多人要上坡的时候,总是手把抓得很紧。这是很自然的反应,可是用在骑车上坡却不适当。你应该轻松的抓着手把,这样,你不但省力,比较能吸收震动,碰到障碍或松软路面也比较不会失控。你可以把手和下巴当指标──你双手抓得越紧,下巴咬得越紧,肩膀和上半身通常也就缩得越紧,爬起坡来也就越吃力。
2. 踩踏采用高转速。如果你的齿盘和腿力都容许,上坡时踩数尽可能保持每分钟七十转左右(以上亦可)。采重档低踩数踩起来比较重,会增加心跳、耗能,自己也会觉得比较吃力。这样,等到真正需要最后一把劲的时候,你已经没有力气了。注意力集中在踏板上,有意识的踩圆圈,整个圆圈平均施加压力,每一圈都踩完,踩完整。踩到底以后脚踵不要提高。
3. 交替使用不同的肌肉。如果是爬长坡,屁股在坐垫上的位置可以前后交互调换:在后面的时候,大部分使用屁股的肌肉,虽然效率较低,但是力量比较强;换到前面时,大部分使用腿部肌肉。你可以这样思考:上半身前倾大约四十五度时,大部分使用屁股肌肉,上半身比较直立时,使用大腿肌肉。两者互相交换调节,彼此都有机会休息。
4. 改变呼吸习惯。呼气的时候专心的让腹部「往下掉」或故意把腹部「往外挤」,用力呼气却被动吸气(和平常的习惯相反)。这种方法能够改善「气流」,让你不会喘不过气。爬坡的痛苦与紧张常常使骑士摒住呼吸,作不平均的喘息,这一点必须觉察,改变。可是呼吸还可以帮助踩踏。让呼吸和踩踏同步(不一定要一对一)。除了短坡、极陡坡之外,爬坡不但要懂得用力量,还要注重节奏。
5. 排路线。爬坡时,特别是崎岖的路面,排路线非常重要。爬坡时你的动力本来就比较少了,可是每一个障碍都会消耗你的动力,所以你要避开难骑的路面。爬坡时眼光放在远近两点,远点在前方约六、七米、十米不等。近点注意当下的轮下,每通过这一点就要在远近两点间排出三、四个通过点,依此路线前进,一路如此。这样你才不会「突然」遇到难骑的路面,措手不及。
6. 骑外弯道。爬坡遇到转弯时,你眼前会有两条曲道,内曲道比较短但比较陡,外曲道比较长但比较缓,尽可能靠外曲道骑,虽然比较长,不见得不利。
7. 尽可能保持正前方直骑。左右穿梭是爬坡到了没有办法最后的手段。稍稍一点转向,纵然只有一度,都会增加百分之六(车轮的)前滚阻抗,三度的转向,前滚阻抗增加到百分之三十。尽量保持正前方直骑心理勉强,生理舒服。
8. 观想。寻找五、六米、十五、六米前方路面上一个点,假想那个点和你的单车之间有一条绳子一直在把你往那个点拉。听起来有点蠢,可是却真的可以帮助你爬坡。
以上八点,各位车友可以实际细细体验一下。
确定---什么时候你要站起来踩呢???
1 緩解會陰壓力
2 拉拉筋、 伸展活動一下
3 衝刺、 突然加速
4 坐著踩不動, 換個姿勢, 讓不同的肌肉動一下
5 維持上坡速度
其實站起來踩 ,雖較有力, 但根據實驗 ,是比坐著踩來的耗能, 效率較低。 所以什麼時候該站起來踩呢? Armstrong早期在上坡時, 常會動不動就站起來抽一下車, 結果耳機就傳來 <what do you think you are doing?
> 之後就趕快坐下了。
在上坡時, 我會利用1. 2. 4與5的狀況。
你在從坐姿到站姿間的轉換, 以及站姿到坐姿的轉換會平順嗎 ?是不是站起來時會踩空, 坐下時定住, 這中間就差在檔比與轉速的配合了。
首先, 你要先找出自己的站姿適合的轉速, 一般而言, 站姿踩踏效率越佳, 上半身穩定越佳的人, 站姿的轉速可以越高; 以上坡而言, 我大概在65-75轉左右比較順。
當你遇到一個突然爬升的短坡或者髮夾彎, 這時轉速會掉, 速度也跟著掉。 你要嗎開始重踩, 要嗎降一檔, 如果你又已經很累, 一重踩可能就抽筋了, 降檔也許好一些, 但速度又會掉 。
假設你爬坡的rpm 約在70-85之間 , 站起來踩在60-75間比較順, 那你可以等轉速掉到65-70左右改以站姿, 到75左右坐下, 這樣又不用降檔, 又可以讓肌肉調換一下, 會較慢掛掉, 速度也不會掉。
當然最重要的是, 如何去判斷坡的長度, 是否可以此方法克服, 若判斷正確 ,記得一定要over the top,過了坡頂再坐下, 這樣是最smooth的。
接下來要做的, 就是改善自己站姿的迴轉效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