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新浪微博登陆

只需一步, 快速开始

楼主: 李京正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骑游记录] 为了纪念三十年前的那次千里骑行

  [复制链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该用户从未签到

77#
李京正  楼主| 发表于 2015-2-27 10:47 | 只看该作者 | 百度  谷歌  雅虎  搜狗 | 搜搜  有道  360  中搜 


                        

                        看来前辈的贴   自己也变年轻了    积极锻炼    争取出去转转    无憾的选择---骑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百度谷歌雅虎搜狗 搜搜有道 360中搜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该用户从未签到

76#
李京正  楼主| 发表于 2015-2-27 10:46 | 只看该作者

                        

                        中原揽胜

之一、郑州

8月2日,经70来公里的骑行,终于到达郑州。

郑州,是我国中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中东部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和交通、旅游中心。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郑州素有“中国铁路心脏”和“中国交通十字路口”之称,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故里,夏商都邑,已有5000余年历史。根据事先了解的资料,不到二七塔,就不算到郑州,所以一到郑州便来到二七塔参观。

二七纪念塔为双身并联式塔身,塔全高63米,共12层,每层顶角为仿古挑角飞檐,绿色琉璃瓦覆顶。塔顶建有钟楼,六面直径2.7米的大钟,整点报时演奏《东方红》乐曲。钟楼上高矗一枚五星。从东西方向看为单塔,从南北方向看则为双塔。最初的“二七塔”仅仅是一座木塔,是1951年建成,当时的塔高只有21米,是临时性建筑,原计划要拆除的。可是因为这木塔建在了当年烈士的鲜血浸染过的地方,大家不约而同地都认为修建木塔就是为了纪念在罢工中牺牲的烈士,所以木塔被保留下来了。郑州人对保留木塔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既是出于对“二七”烈士的敬意,也是出于对一个公共景点的热爱。因为当时塔的周围有果园以及商业区。所以,这座木塔从此渗入了郑州的血脉。
1971年夏天,一场风雨过后,屹立了20年的木塔砰然倒地。新建的“二七塔”是双塔,象征在这里牺牲的两位烈士;双塔各7层,塔高27米高,双塔平面南北角对角线净长7米,都寓意着“二七”这个数字。

这是当时拍摄的二七塔,从这个角度看,二七塔像一座单塔。







参观了二七塔,顺便在二七路上找了家旅馆住下,准备明天的嵩山、少林寺之行。这是当时的住宿发票




                        
                    
                    
                    
                    
                    
               
                    
                    

新浪微博达人勋

该用户从未签到

75#
李京正  楼主| 发表于 2015-2-27 10:46 | 只看该作者

                        

                        迷路了


昨天在旅馆住下,没什么事可干,拿出地图研究行程,从地图上看,许昌到郑州有100多公里,明天应该能到。郑州是中原地区的特大城市,周边名胜古迹众多,有我向往已久的古都开封、洛阳,有五岳之一的中岳嵩山,有古刹少林寺,心里不免有些激动。看完地图,早早休息,明天早一点出发,希望顺利到达郑州。

可能是感冒完全好了,今天感觉精神特别好,体力充沛,简单的准备后,启程赶往郑州,一路骑行经邓庄、五女店,看见路边有指示牌显示,前方将到达鄢陵县,看到这路牌,心里隐约感到有点不大对劲,当时也没太在意,继续前行,近中午到达鄢陵县。吃饭时老板看我这身打扮,再打量下自行车,眼神里充满了好奇,看他疑惑的眼神,我边吃饭,边跟他聊了起来,正在兴头上时,他突然来了句:“你下一站要去哪儿?”,我不假思索地答道:“郑州啊”,听到这话,只见他瞪大眼睛看着我,片刻没有说话,像是怔住了,我问:“怎么了,郑州离这儿远吗?”,他答:“你这方向不对啊,你要去郑州,怎么跑到我们这儿来了?”,听了他的回答,我不由心里一惊,迷路了?这可不是好消息,这可是此行中的第一回啊,进出长沙、武汉这些大城市都没迷路呢,从许昌出来怎么就迷路了?我还有点不甘心,拿出地图仔细看了看,没错,是迷路了。郑州在北面,我走的却是东北方向,这下我真急了,问老板:“那我怎么去郑州呢?”,他说:“我们这儿去郑州一般都是走许昌,再往北去郑州。”这句话说得我从头到脚凉了大半,许昌到这里近40公里,再回到许昌又得40公里,那今天怎么能到郑州啊,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没办法,只好匆匆告别老板,倒回许昌,认真地问了路,确认以后,加快骑行,终于在傍晚时分到达新郑县。新郑县离郑州大约70公里,到郑州就必须得赶夜路,回想起当时在广西河池的那次恐怖经历,为了安全,还是在新郑住下吧,这样明天到郑州也可以轻松点,这次迷路多走了80多公里,心里真有点郁闷,不过想到郑州就近在眼前,还是充满了期待,有几分兴奋。

新郑是一座古城。拥有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5000年的黄帝文化和2700年的郑韩文化。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在此一统天下,播撒文明,掀开了中华文明的历史篇章,新郑由此被誉为黄帝故里、中华第一古都。新郑是一座文化灿烂的名城。这里人杰地灵,春秋名相子产、战国思想家韩非、战国著名水利家郑国、汉代军事家张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宋代建筑学鼻祖李诫、元代天文学家许衡、明代名相高拱等历史名人,流芳千古,光耀史册;(此简介来自百度,感谢作者。)

这是在新郑县的住宿发票:




                        
                    
                    
                    
                    
                    
               
                    
                    

新浪微博达人勋

该用户从未签到

74#
李京正  楼主| 发表于 2015-2-27 10:45 | 只看该作者

                        

                        从息县到许昌

29日清晨,被收音机的节目声吵醒,原来昨晚睡前忘了关收音机,幸好这三人间里就我一个人,不然大半夜的吵醒其它客人岂不尴尬。想到今天还有90来公里的路程,加之体力还没有完全恢复,还是早些出发吧。

从息县出发一路骑行,道路依然平整、笔直,与前一段时间相比,现在又多了半导体收音机的陪伴,似乎少了些路途上的孤单、寂寞。在离息县40多公里的地方,突然看见前方路旁有一群人在围观什么,我也禁不住好奇凑了上去,往人群里一看,这场景把我惊得目瞪口呆,只见一辆大货车翻在了路边的土里,四轮朝天,几个强壮的小伙子正在帮着把驾驶员从车里拉出来,看这场面让我百思不得其解,这么平的路,居然还会把车开翻了?我在贵州、广西也看见过车辆翻到田里、桥下的事故,可那是山区啊,道路崎岖,坡大弯多,很容易发生这种翻车事故,这大平原上竟然也会出此车祸,让我怎么也想不明白。看时间也不早了,顾不了多想,继续骑车前行吧,一路倒也顺利,于下午到达正阳县住下。

这是在正阳县的住宿发票:






30日,今天的天气不错,跟往常一样,一大早起来洗漱完毕,吃了早餐,又踏上继续北上的行程。往前骑行了几十公里,突然从收音机里传来了一阵兴奋的播音员声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在美国洛杉矶第二十三界奥运会射击比赛中,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以566环的总成绩获得金牌,这是本届奥运会的第一块金牌,也是中国奥运史上第一块金牌,实现了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听着播音员激动的声音,自己也不由得激动起来,这真是个特大的喜讯啊,中国人等这一天已经很多年了!今天终于实现了这民族的梦想,而我正在千里骑行的路上,也正在朝自己的梦想一步步艰难前行呢,可以说这个消息对我来说也是莫大的鼓舞啊,这一刻似乎脚下也更有劲,把自行车骑得飞快。不过这样快速的骑行也没坚持多久,激动过后,一切归于平静,还是用了几个小时的时间到达上蔡县。

上蔡,一座千年古县,河南省十大古城,上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西周初年,距今约3000年,人类始祖伏羲氏因蓍草生于蔡地而画卦于蔡河之滨,遂名其地为蔡。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其弟叔度于蔡,建立蔡国,以国为氏,传18代近500年,史称上蔡。上蔡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灿烂,是秦丞相李斯、汉相翟方进的家乡,海内外蔡氏的祖地,重阳文化的发祥地。孔子及历代圣贤曾在这里树立了文明的丰碑。因为到达上蔡县时间已晚,明天计划赶往许昌,没有时间去参观上蔡县的名胜古迹,所以只在上蔡县住了一晚。

这是在上蔡县的住宿发票:






31日。今年经过几天的调整,体力得到了很好的恢复,今天计划骑行100来公里到达许昌,这样可以把由于生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所以今天起了个大早,想争取天黑前赶到许昌。

进入河南几天以来,面对大平原的那种新鲜、兴奋的感觉正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平淡、单调的骑行,回想去在贵州、广西等省的骑行经历,由于路况复杂,坡陡弯急,上坡时吃力费劲,下坡时连眼睛都不敢多眨几下,注意力高度集中,就怕一不留神,失去控制,冲下山去,后果不堪设想,反而没有了精神上的疲劳。现在的这种道路,平得一眼望不到头,重复不停的骑行像个催眠动作,弄得人昏昏欲睡,有时简直像骑着车梦游。为了安全,经常用冷水浇在头上,以驱赶阵阵的疲劳和睡意,体验了这种感觉,我好像渐渐明白了那起车祸的原因,可能是道路太直、太平,导致了司机的疲劳,就像我此刻的感觉,昏昏欲睡,待驾驶员突然清醒过来,如果操作不当,完全有可能发生这种看上去不可思议的翻车,所以这路再平整也不能大意啊,经过一天的骑行,终于如愿于下午安全到达许昌。

许昌在中国历史上历来是群雄逐鹿,兵家必争之地。中国上下五千年有史以来第一个王朝夏王朝的发源地夏都夏邑就在今天许昌境内。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许昌为汉、魏国国都。名胜古迹遍布,要一一浏览许昌的古迹,少说也得两三天时间,为了赶时间,不得不放弃这大好的机会,在许昌住了一夜,继续向郑州进发。

这是在许昌的住宿发票




                        
                    
                    
                    
                    
                    
               
                    
                    

新浪微博达人勋

该用户从未签到

73#
李京正  楼主| 发表于 2015-2-27 10:44 | 只看该作者

                        

                        大病初愈进河南

28日。今天早上醒来,感觉好点了,可能是药效不错,也可能是休息得比较好,除了轻微的头晕、鼻塞之外,主要症状有了很大缓解,看时间已近月底,不宜在此久留,决定坚持继续前行。从地图上看,今天下午有可能进入河南。我知道,河南、河北属平原地区,路况比前几个省都好,骑慢一点,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所以吃了早餐,收拾好行装,踏上了北上的旅途。

从河口往北40来公里,记忆中好像是来到一座石桥前,桥的南端有一石碑,上刻着“湖北”,过了桥,北端也有一石碑,上刻着“河南”,这就是湖北、河南的“界碑”吗?
这两省之间也有以桥为界的,真有意思,虽不像贵州、广西的界碑那么有特点,可能这在国内也不多见吧。进入河南后不久,突然发现完全变了个地形,公路平整、笔直,一眼望不到头,两旁各有两行高达的树木伴着公路延伸至远方,同样的看不到边。虽然事先知道河南是平原,但这么好的路况和环境,还是让我感到非常震惊。回想起这20多天在贵州、广西的盘山公路和湖南、湖北的丘陵山路上挣扎,一眼望去,山路崎岖,崇山峻岭,根本谈不上什么骑行速度,十分压抑。现在,宽阔的平原、笔直的道路出现在眼前,整个人突然觉得好像心胸都开阔了许多,真想把自行车蹬得像个风火轮,驰骋在广袤的大平原上啊。但是由于昨天认真地按剂量服用了不少的感冒药(这在家里是不可想象的哦),症状倒是压下去了,副作用却相当的明显,脚蹬着踏板,就像踩在棉花上,使不上劲,这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勉强于近傍晚时分赶到息县。

息县号称“天下第一县”,已有3000余年的建县史,息夫人爱国爱民“三年不语”,深受百姓敬仰,新息侯马援“马革裹尸”的故事至今激励着后人,是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地方。到了息县虽然没有参观任何历史遗迹,走在街上,浏览着息县的街景,仍然能体验到息县古老的气息。逛到晚上,已饥肠辘辘,随便找了家小店,吃了晚餐,又在附近的商店买了个半导体收音机,回到旅馆,在电台的节目声中进入了梦乡。

这是在息县的住宿发票




                        
                    
                    
                    
                    
                    
               
                    
                    

新浪微博达人勋

该用户从未签到

72#
李京正  楼主| 发表于 2015-2-27 00:40 | 只看该作者

                        

                        病中小感悟

都说“心想事成”,昨晚许了个愿,希望感冒别加重,看来这心想,事没成啊,今天早上醒来,感冒似乎加重了,除了鼻塞依旧,更添了头晕、头疼、全身酸软的症状。看样子今天是不适宜继续前行了,还是在这儿休息、调养一天吧。决心已定,洗漱后到街上简单地吃了点早餐,外面下着雨,镇上也很冷清,没什么可看的,很快回到旅馆房间,拿出从家里带来的速效感冒胶囊服了,躺下。眼看露着一丝天空亮光的屋顶,听着雨滴的嘀嗒声,闻着泛黄的蚊帐散发出的阵阵霉味,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没有亲朋好友的陪伴,一种无名的孤独感油然而生,这才理解“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了。

的确,人只有停下匆匆的脚步,安静下来,才会真正的花时间去思考,想想过去在家的时候,哪怕是一次小小的伤风感冒,头疼脑热,父母都会很细心的问寒问暖,用心照料,不用自己操心,到了服药的时间,自然会有适量的药物、温度适当的开水送到面前。可悲的是,有时候我会把这些细致入微的照顾看成是过于唠叨,严重的时候甚至会无端的指责父母,嫌他们管得太多。现在病倒在离家千里之外的异地小镇,在透风漏雨的简陋房间里,认真地看着药盒上说明书的每一个字,用手表计算着每一次服药的时间,自己去找旅馆老板要开水,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去安排,这才真正理解了父母的苦心,那一刻,好像自己成长了很多,知道了什么是“孝”,其实父母需要的并不多,也就是那份理解。所以,我借此机会建议年轻人,好好善待父母,不要嫌他们唠叨,多一些理解吧。

这是在河口的住宿发票

26日、27日两天







                        
                    
                    
                    
                    
                    
               
                    
                    

新浪微博达人勋

该用户从未签到

71#
李京正  楼主| 发表于 2015-2-26 20:38 | 只看该作者

                        

                        带病游武汉

武汉,长江沿岸著名的四大火炉城市之一,进入武汉10多个小时了,还是没法适应这里的高温、闷热。从长江大桥下来,找了家旅馆住下,休息中,感觉房间屋顶的风扇吹的都是热风,安置好后只好跑到长江边上纳凉,本以为武汉会像贵阳那样,白天烈日酷暑,到了夜晚应该凉爽很多,不曾想到了晚上照样闷热无比,好像比白天还严重啊,弄得吃晚餐的食欲都没有,短短几小时内,就吃了10来根冰棍,其实我也知道,这只能是吃的时候凉爽一点,根本不解决问题的。看着江边、路边躺在竹椅上摇着蒲扇休闲纳凉的武汉人,那叫一个惬意,我真想像他们一样在江风的吹拂下度过这一夜啊。在外面逛了几个小时,回到旅馆房间一看,里面差不多住满了人,感觉更热了,想到明天还要参观景点,说不定还要离开武汉继续前行,没办法,再热也得睡觉啊,但躺下后还是感觉无比闷热,辗转反侧2个多小时居然毫无睡意,无奈中爬起来找服务员借了个台式电风扇放在床头(记忆中好像还另收了5毛钱呢),这下感觉凉爽点了,不久便进入了梦乡。

早上7点从睡梦中醒来,发现晚上盖在身上的毛巾早被踢到了一旁,桌上的电风扇依然吹着,立刻感到了一丝凉意。想到今天还有三个景点要游览,匆匆起来洗漱、收拾行装,一切准备停当,刚坐下来定定神,突然感到有点鼻塞,不会是又感冒了吧?这下想起来了,昨晚用电风扇吹着睡觉根本就是个错误的决定,没想到图一时的凉快竟造成如此后果。赶快吃药吧,不过当时的速效感冒药都有助眠成分,白天吃了恐怕会影响骑行,不太安全,所以到附近的药店买了瓶十滴水(据说副作用比较小),在一个小茶摊上买了杯糖水,往里面放了几滴十滴水,闭着眼一股脑喝了,没想到杯子里留下一股浓浓的十滴水味道,难闻至极,被茶摊老板好一通数落。吃了药,随便吃了点早餐便匆匆赶到了今天的第一个游览景点:归元寺。


归元寺为清顺治十五年(1658)浙江僧人白光、主峰来此创建的。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地全国重点佛教寺院。是“汉西一境”,取“归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门”的佛偈而得名。归元寺的第一个看点是藏经楼,这里除藏经外,还有佛像、法物、石雕、书画碑帖及外文典籍,是国内收藏佛像较多的一个地方。1935年太虚法师出访缅甸时,仰光的佛教徒赠他一尊1吨多重的玉石雕成的释迦牟尼佛像,就供奉在这里。这种佛像在我国只有三尊,其他二尊分别供于北京和上海。另一个看点就是罗汉堂,至今有二百年历史。民间有句谚语:上有宝光(成都),下有西园(苏州),北有碧云(北京),中有归元(武汉)。是说这四个寺院的五百罗汉堂是最具代表性的,是佛教塑像的精华。到归元寺,数罗汉是必须的项目,我也按书上介绍的随便从一尊罗汉开始,数到第25个,看着这尊罗汉的身份、表情和动作,想象着自己以后的命运,感觉很有意思啊,可惜当时条件有限,没有拍照片,只在大门前拍了一张,回来冲洗时竟然曝光了,洗出的照片效果很不理想,不过也挺珍贵的。

这是当时的照片






参观了归元寺,又来到武汉的著名景点:古琴台。
古琴台,又名俞伯牙台,位于龟山西麓,月湖东畔,是为纪念春秋时期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深厚情谊所建,古琴台东对龟山、北临月湖,湖景相映,景色秀丽,幽静宜人,文化内涵丰富。是武汉的著名音乐文化古迹,也是湖北省、武汉市重点文物保护文物其一。

这是古琴台的照片






最后一个景点是二七纪念碑。二七烈士纪念碑在汉口江岸“二七”革命纪念馆院内,为纪念1923年在“二七”大罢工中牺牲的烈士而立。碑用花岗石砌成,碑身为圭形方锥体,置于束腰石座之上,通高12.6米,碑正面镌毛泽东手书“二七烈士纪念碑”七字。“二七”惨案是中国**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在这次京汉铁路总同盟大罢工斗争中,被杀害的有52人,受伤的300余人其中最具代表的是江岸分工会委员长林祥谦和“劳工大律师”施洋。从1923年到解放后的1953年的30年间,二七大罢工的发起地——江岸并没有纪念二七罢工的任何建筑。1951年,逮捕了制造“二七惨案”的原京汉铁路局局长赵继贤,就在现二七路老纪念馆地址临时搭建审判法庭,宣布处死。

这是二七纪念碑的照片






参观了三个景点,看时间还早,想到武汉实在是太热,还是离开武汉吧,就这样今天不仅带病游览了武汉,而且还往前骑行到达河口镇,可能是因为感冒,加上体力消耗也很大,只有在这儿住了,下午再吃了感冒药,希望感冒明天别加重啊。



                        
                    
                    
                    
                    
                    
               
                    
                    

新浪微博达人勋

该用户从未签到

70#
北极白狐 发表于 2015-2-26 20:17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北极白狐 于 2015-02-26 20:17:34 发表的回复






过奖了,感谢你的支持。                        
                    
                    
                    
                    
                    
               
                    
                    

新浪微博达人勋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
李京正  楼主| 发表于 2015-2-26 15:33 | 只看该作者

                        

                        



                        
                    
                    
                    
                    
                    
               
                    
                    

新浪微博达人勋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
李京正  楼主| 发表于 2015-2-26 15:32 | 只看该作者

                        

                        我是这样过长江的

长江,亚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流经青海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000多公里长,是中原文化的发源地,与黄河并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武汉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跨江大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1957年建成,比我还年长呢,第三套人民币2角的票面上就有武汉长江大桥的图片,所以到了武昌竟没有顾上参观黄鹤楼,直接来到武汉长江大桥下欣赏江景。

最早知道武汉长江大桥是通过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那“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句子早已深深地映入了我的脑海,第一次到武汉,第一次面对长江和长江大桥,当然有些激动啊。但是学毛泽东那样游泳横渡长江是不可能的了,因为那时候我还不会游泳;学毛泽东在长江边写一首词,那更不可能,只能站在江边感慨了一番了。只顾着欣赏江景,没想到时间已近傍晚,必须过桥到汉阳去参观归元寺了,骑着车急匆匆上了200多米长的引桥,很快来到大桥的正桥,站在桥上眺望四方,浩荡长江在这里与其最长的支流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立三镇(武昌、汉阳、汉口)的奇观,感觉十分豪迈,跟在长江边欣赏江景相比更多了些大气磅礴,加上阵阵江风吹来,给燥热无比的我带来了短暂的丝丝凉意,然而时间紧迫,不能在正桥上久待,凭栏眺望十多分钟后,继续骑车通过1000多米长的正桥路面,这也就算过长江了。

从正桥上下来到汉阳的引桥有300多米长,一路特意带着刹车慢慢地边骑边看,悠然自得中好像从身后隐约传来带有浓重湖北口音的喊声,因为刚到武汉,没怎么跟当地人交流,也没听懂他在喊什么,所以转过脸撇了一眼,没太在意,继续骑行下桥,很快,那喊声又传了过来,这次好像声音更大,而且似乎略带了点愤怒的味道,这下我才再转过头仔细打量着已经离我很近的人,发现是个也骑着自行车的警察,看见我在向他张望,他便一手扶把,另一只手指着我大声喊到:

“站住!站住!停下!”(这次声音很大,好像是听懂了),
警察叫我?我把在桥上的行为飞快地在大脑里过了一遍,没什么违法的啊,他是在叫我?我也一手扶把,另一只手指着我自己,意思是说,你是叫我吗?没想到他加快车速骑到我的身边,以命令的口气喊道:“叫你停下,你没听见?”,这时我们俩都快到桥下了,我刹住车下来,无比疑惑地望着警察,用地道的贵阳话问道:“什么事啊?”,我看他好像气得不行,只朝我抛来一句:“跟我过来”,我虽然不知道怎么回事,不过警察的话还是不敢不听的,于是推着车跟着他朝正桥方向走去。

我又一次来到了正桥上,那警察连看都不看我一眼,径直走向桥面指挥车辆,把我晾在那儿半个多小时,我看时间也不早了,可不能这么等下去啊,于是想主动上前问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见我走过来,这才对着我仔细打量起来,问了句:“你怎么回事,过长江大桥的规定,你是不知道还是忘了?”这下把我问到了云里雾里,完全不知道他是在说什么,用疑问的目光看着他,好像他看出了我的疑问,

说道:“你没走过长江大桥?你是外地人啊?”,
我答道:“是啊,我是贵阳人,刚到武汉的。”,
这回好像是他懵了,“你怎么骑着自行车?”,
我说:“我骑自行车来的啊”,
看得出来,他非常吃惊,他问了一句“哪个贵阳?”,
听他这问题,我差点没笑出声来,说:“贵州省的省会嘛”,又加了一句“就是遵义那里”,
他似乎确定了我说的是贵州省的贵阳市,
说:“那有多远啊,好像上千公里呢,你骑自行车来?”,

看样子好像认为我在编故事骗他,我赶紧从包里掏出了学校开的介绍信,还有当时用的自行车执照递给他,并说:“我是骑自行车旅游的,想从贵阳骑到北京。”

他拿着介绍信看了几遍,又拿执照上的钢印号与自行车上的对了一遍,从眼神里可以感觉出,他开始相信我了,眼神里多了点敬佩的感觉,
说道:“你真有毅力,能骑这么远。”

我看他情绪好些了,赶紧问了句:“我是不是违章了?”,
他看我态度还不错,耐心地跟我解释起来:“可能上桥的时候你没注意看警示牌,过长江大桥禁止骑自行车下桥,违者罚款。”,

罚款?我不由得紧张起来,问道:“我骑自行车旅游的,不知道长江大桥的这个规定,这也要罚款啊?”,

他看我急了,便又解释到:“任何人骑车下桥都属于违法行为,必须罚款,这其实都是为了大家的安全,也是为了大桥的安全,不过你这种情况嘛比较特殊,可以减轻一点,就罚2块钱吧。”。

2块钱,那可是我两天的住宿费啊,反复跟他磨了几分钟都没见他有松动的意思,想到,算了,再多说,恐怕更要重罚,哎,没办法,谁叫自己不注意看警示牌呢,现在想起来尽管当时交了罚款有点不爽,但武汉警察尽职尽责的作风,良好的职业素质,还是值得敬佩的。办完所有手续,他把介绍信和执照还给我,向我敬了礼,回到桥面上继续指挥着路面的交通。回头看看天色已晚,去归元寺参观已经没有时间了,只好推着自行车下了桥,在汉阳区找了家旅馆住下,回味着今天过长江的小插曲,觉得还是蛮有意思的。

这是在武汉的住宿发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