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自行车

标题: 争做红军传人,传承井岗精神 [打印本页]

作者: 余哥    时间: 2011-6-17 20:04
标题: 争做红军传人,传承井岗精神
井冈山是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创立的革命根据地。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点燃了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星星之火。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我们深入了解了井冈山革命各个时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看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先烈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在革命传统教育中更深刻地体会到:井冈山革命的星星之火之所以能燃遍全国,直到胜利,就在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信念。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必须具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这就需要学习井冈山的光荣革命传统。
  在革命烈士陵园,苍松翠柏掩映着烈士忠骨,毛泽东同志手书的“死难烈士万岁”金光闪闪。雕塑园内,蔡协民、伍若兰、王尔琢等英烈塑像大义凛然,令人肃然起敬。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了烈士陵园。我们灵魂深处无不受到触动。资料显示,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两年四个月中,就有4.8万多革命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可碑刻在烈士名录上的只有15744名,还有3万多人连姓名都没有留下。这些先烈为了什么?为名、为利、为升官、为发财?都解释不通。那只有一个解释,他们是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全国人民的解放而无私奉献了一切。井冈山精神是什么,我们突然有了领悟,那就是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之魂。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主义经济大潮中,不正是我们要大力弘扬的吗!在毛泽东同志旧居,在红军医院,在红军造币厂,在黄洋界上,处处留下了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的身影。每一处的参观,我们都感到是对心灵的一次净化,我们每一个人都充满了对老一辈革命家由衷的敬佩。
  江泽民总书记用24个字,概括了井冈山精神:即“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创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这24个字里的重中之重就是:“坚定信念,敢创新路。”这就是我们要弘扬传承的井冈山精神。








争做红军传人,传承井岗精神
作者: 余哥    时间: 2011-6-17 20:19
争做红军传人,传承井岗精神
作者: 余哥    时间: 2011-6-17 20:25
争做红军传人,传承井岗精神
作者: 余哥    时间: 2011-6-17 20:32
争做红军传人,传承井岗精神
作者: 余哥    时间: 2011-6-17 20:38
本帖最后由 余哥 于 2011-6-17 20:47 编辑

代表天空骑友及湘军骑士向井岗英烈敬献花篮







争做红军传人,传承井岗精神
作者: 熊崽子    时间: 2011-6-17 20:40
敬礼。。。。。。。。。。
作者: 余哥    时间: 2011-6-17 20:45
争做红军传人,传承井岗精神
作者: 余哥    时间: 2011-6-17 20:53
争做红军传人,传承井岗精神
作者: 余哥    时间: 2011-6-17 20:56
争做红军传人,传承井岗精神
作者: 余哥    时间: 2011-6-17 21:02
争做红军传人,传承井岗精神
作者: 余哥    时间: 2011-6-17 21:03
争做红军传人,传承井岗精神
作者: mcdull    时间: 2011-6-17 21:42
奸党萎业

插,速闪,求和谐。
作者: 轩子    时间: 2011-6-17 23:00
楼上的居然没被和谐。。。
   要换斑猪了。
。。
作者: 余哥    时间: 2011-6-18 09:28
争做红军传人,传承井岗精神
作者: 余哥    时间: 2011-6-18 09:34
争做红军传人,传承井岗精神
作者: 余哥    时间: 2011-6-18 09:36
争做红军传人,传承井岗精神
作者: 余哥    时间: 2011-6-18 09:39
争做红军传人,传承井岗精神
作者: 余哥    时间: 2011-6-18 09:44
争做红军传人,传承井岗精神
作者: 余哥    时间: 2011-6-18 10:22
在这个人海如潮滚滚红尘的现实社会中,请问你最需要什么?是金钱美女,做官掌权,还是荣誉财富,功名利禄?如果让我来回答,我就说:我最需要的是快乐 !

      人的一生,总要经历或多或少的曲折、坎坷甚至磨难。自然界的风霜雨雪严寒酷暑考验着人们;地震、火山、崩塌、滑坡泥石流、台风等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人们。不仅如此,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悲剧始终在不断地上演着,战争、饥饿、疾病、犯罪、毒品、交通事故,人为的祸患层出不穷,无时无刻不在夺走我们永远不愿失去的安宁!何况天灾人祸又是不择富贵贫贱的,不是吗?你看什么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病总是偏爱城里那些生活条件优越的养尊处优者,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发财几乎成为举国一梦。随着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另一部分人先穷下去。人们年复一年地互祝升官、发财、好运。然而真正如愿以偿的,虽然有,却不是你我,就像买彩票一样,只见一个又一个幸运者霎时大富大贵,而绝大多数人,却从来得不到一丝安慰同情。于是,莫名的焦灼、失落,驱不走的郁郁寡欢,悲悲切切,就在难以承受者中间蔓延。如果你是一位贤惠能干的妻子,下了班还要买菜做饭干家务带孩子,照顾丈夫的饮食起居。这样辛勤劳作,而脾气暴躁的丈夫与三朋四友一番“感情深一口闷”后回到家给你的却是无端的谩骂和羞辱。也许你是一个随遇而安恪守本分的丈夫,她却经常抱怨指责你不思进取不能天天向上,对你没完没了地数落,冲得你不知所措。也许人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人生实难,大道多歧。人们的工作之后不再是享受天伦之乐的良辰美景,而是续补着为更优越的生活奔波,总想在一天的时间里干更多的事情,产生更多的效益。农民没有了上下工之分,工人在上班以外算计着生财之道;知识分子或夜以继日著书立说,或外出兼课;中小学生一面抵御着电视节目的诱惑,一面为升学竞争而寒窗苦读……总之,似乎人人都在忙,人人心里都缺乏宁静。为名累,为利牵,许多人都在经历大悲大喜。


      其实世界很简单,复杂的是人;其实生活很轻松,沉重的是感情。为许许多多重要的和不重要的得与失,为形形色色愿意和不愿意的喜与忧,许多人寝食不安、坐卧不宁、疲惫不堪。何必呢?人应该活得简单些,活得简朴些,平平淡淡方为真,安安乐乐才是福


一切的大富大贵、大红大紫、纸醉金迷、灯红酒绿、昭著声名,都是一时的“辉煌”,只有快快乐乐 、愉快祥和,才是生活的本质、本色和本位。当世上许多东西被纳入钱的范围,当权位的拥有者颐指气使不可一世,独有快乐及知足 向它白眼,为它可怜!我要说: 幸福是生活赐给每一个懂得它意义的人的最好礼物, 快乐就是财富



因为生活平静安定;勤恳劳作、辛勤耕耘、不存侥幸,只求一份付出一份收获也是幸福的,因为事业执著潜心。

唯有那成天都在忙忙碌碌,时刻都在操心,总想更多地进钱,更快地升迁,更大地扬名,总想制服对手、称霸一方、红极一时的,才会不仅奋斗时尝尽“患得”之苦,占有后也会品尝“患失”之痛。

置身于现实生活中,要正确对待工作和劳动,对待社会和事业,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善待人生,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居逆境而能超脱,遇忧愁而能自解
作者: 孤舟布衣翁    时间: 2011-6-18 11:33
楼主肯定是个坚定不移的,彻头彻尾的,纯粹的老布尔什唯克分子。
作者: AIR    时间: 2011-6-18 12:34
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宣扬早已被忘却的革命精神,有点可悲、可叹、可笑!!!!
作者: 余哥    时间: 2011-6-18 13:03
本帖最后由 余哥 于 2011-6-18 13:07 编辑

现在上井冈山观光旅游或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在景区入口处就能看到一块醒目的井冈山精神宣传牌,上书“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二十四个大字,据说这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井冈山精神的精髓或实质之最经典最精辟最权威的阐释

一九六五年毛主席重上井冈山时还语重心长地告诫过大家,“日子好过了,艰苦奋斗不要丢了,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

井冈山革命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不仅有其鲜明的阶级性和时代性,更有其内在的历史继承性。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唱这歌令人想起并不遥远的过去。毛泽东曾说,“成千成万的先烈在我们的前头英勇的牺牲了,让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难过。”我不知道面对烈士墓,现在还有多少人为之难过,记着他们、想念他们,只知道在民主革命中牺牲的爱国志士,代表着那一个时代,他们身上体现的精神,是值得我们今天仍然珍惜的精神遗产;  

偶然现象中有必然因素,烈士陵园、纪念塔、纪念馆内的不和谐景象,不正是我们有些人对那个时代精神遗产的排斥的结果吗?不正是富了财富穷了精神的真实写照吗?要知道,人类的文明,历来就包括两个文明,仅有物质文明只是一个跛足的社会。小平同志生前曾警告说,物质虽然发达了,但如果精神上不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又说,我们最大的失误是教育。他说的教育是指政治思想教育。为此,他多次强调“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此可谓振聋发聩的金石之言。
  

井岗山精神,特别是与年轻人“渐行渐远”的事情再次警醒我们,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牺牲精神文明建设换取经济发展;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了革命精神遗产。如果这一手硬不起来,我们愧对的不仅仅是先烈
作者: 余哥    时间: 2011-6-18 13:15
:“一个没有光荣历史的民族,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一个有了光荣历史、有了英雄的民族,而他们的后人不去学习他们民族的光荣历史和他们的英雄,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作者: AIR    时间: 2011-6-18 18:51
残酷的现实让我们不敢有信仰,不可否认,经济进步的同时,国人素质在大大的退步!中国现在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你懂的!!!!呵呵
作者: 清风    时间: 2011-6-18 18:54
本帖最后由 清风 于 2011-6-18 18:56 编辑
余哥 发表于 2011-6-17 20:53



    余哥这张照片好帅,化了妆没有。就是衣服冒扯充
作者: 余哥    时间: 2011-6-19 10:05
本帖最后由 余哥 于 2011-6-19 10:08 编辑
残酷的现实让我们不敢有信仰,不可否认,经济进步的同时,国人素质在大大的退步!中国现在是金玉其外败絮其 ...
AIR 发表于 2011-6-18 18:51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霄遁。

  这是毛泽东同志一九二八年秋,在井冈山黄洋界挥笔写下的雄伟壮丽的诗词。气势澎湃,豪情激荡,字字句句,锵铿有力,读着它信心十足,干劲倍增。

  这首诗词在我们读初中的时候就经常在耳边回旋,常挂在嘴边背诵。为它谱写的歌曲我们也曾经背得滚瓜烂熟,朗朗上口,唱在嘴里,甜在心里。

  每当我读到这首诗词,眼前仿佛闪烁着毛主席当年身背斗笠,脚穿草鞋,带领工农红军在井冈山打游击,反围剿的壮烈景象;仿佛把自己带到了那个峰火连天,战旗飘飘的动人场面;耳边就仿佛响起了黄洋界的炮声,顿时心头闪亮。

  在 建党九十华诞之际,我们怎能忘记老一辈革命家为之付出的艰辛;怎能忘

  记九泉下的英烈们;怎能忘记毛主席当年在井岗山开辟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场景。

  井冈山是革命的摇篮,中国革命“星星之火”的发源地。当年,毛泽东同志带领工农红军在井冈山地区进行革命活动,打游击、反围剿。吃的是红米饭,南瓜汤,住的是茅草房,日理万机,情系与民,写下了许多壮丽的诗篇和光辉论著,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历史遗产。为中国的革命斗争起到了历史性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作者: 余哥    时间: 2011-6-19 10:08
今天,我们细细重温毛泽东同志的伟大诗篇,倍感亲切和鼓舞;浑身有使不完的力量和干劲,好像毛主席又回到了人间。“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一九六五年五月,时隔三十八年后,毛泽东同志重返井冈山,在井冈山游览视察住了七天,而他回韶山自己的家乡,出生地才住了两天。可见毛泽东同志对井冈山有着多么深厚的情谊。


  
作者: 余哥    时间: 2011-6-19 10:12
毛主席 同志重返井冈山时,居住在茨坪,登览黄洋界,视察和了解了井冈山地区的水利、公路建设和人民生活状况。会见了老红军、烈士家属、机关干部和各界群众,
作者: 余哥    时间: 2011-6-19 10:12
再一次赋词抒感写怀:“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寻故地,旧貌换新颜。”   三十八年弹指一挥间,井冈山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
作者: 余哥    时间: 2011-6-19 10:13
一辈革命传统不要了。任何时候井岗精神不能丢,这不仅是党和人民的期望,也是那些为之献身的英烈们九泉之下所企盼的。

  最后我祝我们的祖国:井冈精神大发扬,国运昌盛人安康,繁荣 山河壮,五星红旗代代扬!
作者: 余哥    时间: 2011-6-19 10:14
本帖最后由 余哥 于 2011-6-19 10:15 编辑

毛泽东同志当年在井冈山的革命活动虽然已过去了大半个世纪,但毛泽东思想,井冈山精神永照人间,代代相传。没有毛泽东同志当年在井冈山的革命活动就没有新中国的今天,就没有今天这欣欣向荣,雄伟壮观,举世瞩目的中华大地。

  为了缅怀毛泽东同志及老一辈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世界各国友人纷纷来到井冈山参观、旅游、考察,寻找毛泽东当年走过的足迹。为了继承和弘扬井冈山的革命优良传统,党中央在井冈山建立了干部学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已成为中国革命斗争的里程碑,已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旅游圣地,井冈山精神已成了中国人民的传世之宝。中国人民、特别是江西人民以此感到无尚的荣光和骄傲。
作者: 余哥    时间: 2011-6-19 10:31
争做红军传人,传承井岗精神
作者: 余哥    时间: 2011-6-19 10:33
争做红军传人,传承井岗精神
作者: 余哥    时间: 2011-6-19 10:37
争做红军传人,传承井岗精神
作者: 余哥    时间: 2011-6-19 10:45
争做红军传人,传承井岗精神
作者: 余哥    时间: 2011-6-19 10:46
争做红军传人,传承井岗精神
作者: 余哥    时间: 2011-6-19 10:47
争做红军传人,传承井岗精神
作者: 余哥    时间: 2011-6-19 10:51
争做红军传人,传承井岗精神
作者: 余哥    时间: 2011-6-19 10:52
争做红军传人,传承井岗精神
作者: 余哥    时间: 2011-6-19 11:08
在当今既沉甸甸又轻飘飘的金钱社会里,毛泽东离我们越走越远。青少年一代几乎不认识毛泽东;   如今,当问及人们,你的信仰何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何在?人们为之茫然迷惑!
作者: 余哥    时间: 2011-6-19 11:10
本帖最后由 余哥 于 2011-6-19 11:13 编辑

饮水思源,树茂寻根。毛泽东以他的雄才大略、超人胆识点燃了井冈山的星星之火,最终席卷了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忘记就意味着背叛”!没有星火,何以燎原?


我们不但应该倍加珍惜,还应该以浓重的笔墨、多彩的画面、雄浑的旋律,将这一象征着民族精神、民族灵魂、民族气质的伟大的井岗山精神 ,镌刻在我们后辈的心灵中!
作者: 晖哥    时间: 2011-6-19 11:16
楼主牛人!佩服!井冈山,一直想去的地方。
作者: 余哥    时间: 2011-6-19 11:36
楼主牛人!佩服!井冈山,一直想去的地方。
晖哥 发表于 2011-6-19 11:16



    导游就用一句话向我们概括了井岗山的革命历史:井岗山,历史红,山林好。其实,在江南,到处都有名山,远的不说,在江西境内就有庐山、三清山、龙虎山等名山,论自然景观,井岗山实在不出众,但是在这里诞生了红军第一块革命根据地,走出了毛泽东、朱德等伟人和彭德怀、陈毅等一大批将帅,山因革命而变红,革命因山而走向成功,井岗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在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中国的希望,成了人们心中的“圣山”。
  井岗山位于湘赣边境的罗霄山脉,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山高林密雨是这里的常客,基本上每天都要下一场雨。热情的江西导游行前曾特意叮嘱我们,要带上雨具。可是我们还是心存侥幸,或许也是想感受一下井岗山的雨,大部分人都没有带伞。就在我们在黄洋界下车时,井岗山的雨就很热情地候着我们了。雨细细的,柔柔的,落在身上酥酥的,有点凉意,一下子消除了我们登山的疲惫。而蓊蓊郁郁的五百里井冈,此刻添了墨染水洇的韵味,成了一幅写意的山水画。
  在雨中,我们登临了黄洋界硝口。有一句话说的好:不到黄洋界,井岗山不算来。黄洋界是井岗山五大哨口中最险竣的一个。站在硝口前,前面是深不可测的悬崖峭壁,远处是此起彼伏的群山,一条小径像麻线一样在山谷中绕来绕去,这里的确是一个易守难攻的险关。在雨中,游人们纷纷放下雨伞,脱下雨衣和那门见证历史的小钢炮合影留念。雨声渐渐大了起来,落在密密的松枝间,溅在游人的头上身上,犹如春蚕吞吃桑叶的沙沙声,更似隆隆的枪炮声,此时的人们或低头沉思,或极目远眺,回忆着80多年前的血雨腥风,遥想着“黄洋界上炮声隆”的激越。据说在当年的黄洋界保卫战中,红军仅用一个营的兵力就打垮了敌人四个团的兵力,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是什么使红军打垮了敌人,不仅仅是黄洋界的险要地形,更因为革命军人为人民而战的英雄气慨吓阻了敌人。
  历史和现实有时走得很近。记忆中,伟人一般高居庙宇,平头百姓轻易见不到的。而此时,我们就站在大井的毛泽东故居前。青松翠柏前伟人的雕像栩栩如生,而在那棵枫树下的巨石前,我依稀看见了伟人正坐在上面读书看报呢。此时的他在思考什么呢,是严峻的敌我形势,还是中国革命的前途?那篇著名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大概就是在这里构思成熟的吧。走过故居的后面,有两棵大树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两棵树一棵是椤木,一棵是红豆杉,郁郁葱葱,有上百年的树龄了。两树形同亲密的战友,相拥而立数百年。当年朱德和毛泽东会师井冈山,人称会师后的红军为“朱毛红军”。这两棵树也就成了朱毛深厚战友情谊的象征。
  要说当年的革命有多残酷,环境有多恶劣,红军有多么顽强的意志,走进小井的红军医院也许会给你一个答案。在小井红军医院旧址上,我们看到了当时的医疗器械,竹制的镊子、刀、剪、夹板等,还有从山上采来的草药。一楼两侧分布着轻重伤员的病房,这些病房,非常简陋,病房里安放了四五张木板,木板上铺着茅草和破损的粗布。在这里,大部分病伤的红军医治痊愈后重新走上了战场,也有一些人因为伤重和缺医少药就永远地躺下了!而在后来反围剿失利后,这里的重伤的红军战士受到了敌人的严刑拷打,但红军战士坚贞不屈,宁死不说出红军的下落,最后被拉进旁边的稻田里枪杀了。这是怎样的一群红军战士,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他们强忍着伤痛和牺牲,仍然坚守信仰,坚定信念,把为人民谋福利、建立人民政权当作自己毕生的使命。反观今日,一些党员干部丢弃了信仰,成为一个没有思想的傀儡,唯利是图,不是倒在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上,而是在权钱色面前“自杀“了。当年的红军为什么能从艰苦的环境中走向胜利,如今的人们又为什么会在金钱、权利、美色面前丢失了灵魂,没有共同的精神信仰,没有坚定的意志信念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位于茨坪镇的红军南路上。门前是朱德亲笔题写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八个遒劲的大字。新馆建于2007年,四根大柱子托起红色的屋顶,中间阶梯直接通向纪念碑林。这里收藏了井冈山两年零四个月的战斗中的一些文物和史料。在展厅里我们见到了革命伟人朱德同志用过的扁担,扁担上刻着“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当年,井冈山上粮食匮乏,就开展了挑粮运动,朱德同志经常与井岗山军民一起往返一百多里路到宁冈等地挑粮上山。警卫员看着心疼,就把首长的扁担藏了起来,朱德同志找不到扁担就让人又做了一根。如此三番五次,朱老总后来让人在自己的扁担上刻下了这八个大字,同时也刻下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与人民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井岗山的精神却如山中的雨一样已经钻进了我的身体里,收获不少,感悟不少。“红根已深植,井冈正繁荣”。昨日井冈山,历史红灿灿;今日井冈山,处处展新颜;愿明日井冈山,美好更灿烂!
  
  
作者: 余哥    时间: 2011-6-19 11:54
争做红军传人,传承井岗精神
作者: 余哥    时间: 2011-6-19 11:56
争做红军传人,传承井岗精神
作者: 余哥    时间: 2011-6-19 11:59
争做红军传人,传承井岗精神
作者: 余哥    时间: 2011-6-21 10:21
争做红军传人,传承井岗精神
作者: 余哥    时间: 2011-6-23 13:07
欢迎骑士胜利凯旋





争做红军传人,传承井岗精神
作者: 余哥    时间: 2011-6-23 13:09
争做红军传人,传承井岗精神
作者: 余哥    时间: 2011-8-3 10:36
争做红军传人,传承井岗精神
作者: 余哥    时间: 2011-8-3 10:45
争做红军传人,传承井岗精神
作者: 余哥    时间: 2011-8-3 10:48
争做红军传人,传承井岗精神




欢迎光临 天空自行车 (http://www.bikesk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