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自行车

标题: 百日长篇——装车记 [打印本页]

作者: 王木土    时间: 2009-10-21 16:33
标题: 百日长篇——装车记
说明一下:为什么这个帖子取名百日长篇,可能大家会感觉有点奇怪——难道wmt要花一百天才把这个车子装出来?时间也太久了吧?莫非要装一辆顶级的车子,需要很长时间订货?
其实所要装的是准备自用的一台零件很普通的车子,花几天时间就能弄好,因为我未来的一百多天没法进行骑行,花一段时间来写这个帖子,把自己多年来掌握的自行车知识通过这样的形式和大家一起分享,包括从确定自行车种类、怎样选择车架材料、如何规划预算、计算和调整车架及零件的尺寸、选择适合的零件……
我的文笔不够好,只希望车友们有所受益。


软尾,山地之王,林道间穿梭征服一切地形;可车子太重,跑长途、爬公路非常吃亏
公路,速度之王,马路上狂飙快过任何单车;但过于秀气,骑土路、下楼梯无一擅长

软尾我有08 cannondale rush4,公路我有colnago dream(centura+zonda),两个车子都很好,他们属于两种不同的风格,可是骑起来总不是那么的悠闲,软尾较重骑起来比较累,公路车又得时时刻刻留心路面的情况,严防爆胎和滑到。

弄一台这样的车子,让我既可以拿他简单越野,不怕恶劣路况的影响,下楼梯,上台阶轻便自如;能快速地在马路上骑行,起身摇车,完全不要考虑避震是否锁死,全力冲刺60码……车子的轮廓在我脑海里慢慢成型
作者: 柱子    时间: 2009-10-21 16:45
那不可能类!
作者: 海辛    时间: 2009-10-21 17:05
不要迷恋那样的车,那种车只是个传说
作者: zens    时间: 2009-10-21 17:30
坐等车车PP
作者: 清风    时间: 2009-10-21 18:36
祝设想早日实现,到时我们都来装一台
作者: 红色飞烟    时间: 2009-10-21 19:55
留名。。

广告位招租。
作者: Rommel    时间: 2009-10-21 20:57
以大王的技术功底和身体素质,个人认为这将是一台高速XC。既具有山地车的通过能力和操控性,又具有公路车的刚性和速度。
现在说型号就没意思了,只说设想。
1、大王碳毒中的不深,估计是大量的铝合金,有可能考虑钛合金。只说有可能,是觉得钛合金的柔和性可以提神舒适度,但是不一定满足大王对速度也就是刚性的要求。硬叉,这个可以是钛的。
2、应该会使用厂编轮组以提高性能。当然,不排除大王倾力之作,不息添置辐条张力计搞自编轮组。不过可能性不大。
3、控制系统。没悬念吧这个……XTR或者X-0。不过我觉得XT、X9就应该够了。
4、坐凳。FIZIK吧应该。
5、外胎估计是阴纹1.95的胎。
作者: yisuoyan    时间: 2009-10-21 21:49
占楼看图,广告时间
作者: 王木土    时间: 2009-10-21 23:43
严厉打击灌水占楼不写内容的帖子!

妖怪的分析很正确,被分析出8-9成了。不愧是我们天空老鸟
作者: 骑车赛火箭    时间: 2009-10-22 01:02
哦类类,哦拉拉.
作者: 一乐    时间: 2009-10-22 08:49
呵呵,围观,围观
作者: 无车者    时间: 2009-10-22 08:58
店里那个800多的铝合金硬X有归宿了,还有店里的山地钛架子也有归宿了。店里的0号轮组,大王是不会用的。我估计大王不会选XTR级别的,但是有可能用到转把X0,因为这个大王可能还没尝试过,在说骑高速山地,用转把爽,有点加油门的感觉。哈哈,不知道我说中一二没
作者: 小北熊    时间: 2009-10-22 11:20
加速摇车的时候转把确实比指拨要方便
作者: 王木土    时间: 2009-10-23 00:47
前面的帖子说到我开始构思这样一辆全能的车子
不过玩车多年的我很明白,想要“万能”的车子是不可能的,任何类型的自行车只能说是在某一方面有所侧重,而又能兼顾其他一些方面的性能。
你不要指望像广告上所说的:既能像软尾一样在山地间高速穿梭,又像公路车一样毫无泄力。
我所追求的,也仅仅是“能够”越野,“擅于”跑马路,并且适合我要求的肯定首先是一辆大车(非小轮径)

介于软尾和公路之间,有那么几种车子可选
作者: 王木土    时间: 2009-10-23 00:54
百日长篇——装车记
有badboy一类的硬架硬叉城市车

百日长篇——装车记
百日长篇——装车记
也有渐渐流行,装比较宽大外胎的平把公路车

百日长篇——装车记
经典的公路越野车


百日长篇——装车记
最常见的硬架山地车

百日长篇——装车记
硬架硬叉越野车
作者: 王木土    时间: 2009-10-23 01:08
平把公路车虽然加宽了外胎,通过性比公路车有不小提高,终究还是太秀气,不适合我的风格,也绝对经不起越野的考验。

公路越野车在国外比较成熟,算是结实可靠,但我受不了公路车那样的“战斗”姿势,不够休闲,也太另类。市场不成熟,换零件太麻烦。

环顾一圈,只剩下三种类型的车子供我选择了,如何抉择,请看下帖……
作者: 无车者    时间: 2009-10-23 18:30
那就硬架硬X吧!这个成熟
作者: 王木土    时间: 2009-10-25 23:18
上贴说到要从硬架车、前避震车、城市车三种从中选一。
考虑很久,还是选择安装硬前叉的山地车
原因如下:
简单无需保养前叉
配件通用,便于选择配件和今后维修,可以安装很宽的外胎,可以加装避震,便于今后出手
……
作者: 小北熊    时间: 2009-10-25 23:26
越野不太舒服
我倒是觉得有个可以锁死的避震叉要好些
装车首先考虑的肯定是使用而不是准备以后卖二手
还没开始装就打算卖....不如直接上想要的叉
作者: 王木土    时间: 2009-10-26 12:46
楼上没有弄懂我的意思
选叉子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出手的因素,我说的是整车的构架

因为软尾玩够了,所以想试试硬的。况且硬叉越野可以练习一下技术。
此外硬叉还有不少的有点:
1、结构简单,不要保养,无后顾之忧
2、重量轻,避震前叉无法匹敌
3、价格便宜,最好的saso碳纤维硬叉也才千多把快钱,达到我要求的避震前叉至少2k往上走了
4、左仔以外的普通避震前叉达不到硬叉的刚性,因为锁死机构只能锁死一边,剩下的一边其实是活动的
作者: 无车者    时间: 2009-10-26 16:22
还是我知大王心意啊 哈哈
作者: 王木土    时间: 2009-10-29 00:24
车型已定
剩下的工作就是确定零件了
还是老套路,从车架开始。先确定一个车架,再根据车架的geometry和自己的身材来搭配前叉、立管、车把、座管
之后再是与之不太有关的变速、传动、刹车、轮组
最后才是一些小的附件。
作者: 天空车店    时间: 2009-10-29 15:48
开始谈车架了 坐等~~~~无车
作者: 035119    时间: 2009-10-29 23:55
学习了!不错!
作者: 无车者    时间: 2009-11-11 11:20
王老板这车架就谈的久呢  怎么没点音信咯
作者: 王木土    时间: 2009-11-11 13:47
最近装车思路有所变动,徘徊犹豫中,帖子无从下笔。
作者: 无车者    时间: 2009-11-11 23:02
哈哈,你别又装回去了呢
作者: Rommel    时间: 2009-11-11 23:17
XTC-TEAM之类的车架虽然性能很好,但是用户太多。而且大王对这个车架太熟悉了(用过),不可能走回头路。所以,不会是G记的。而一直对M记的角度评价不高的大王也不会选择MERIDA的车架。嘿嘿,抛开大王谈爱的消耗不考虑,很可能上欧美的牌子。C记?有可能。大王的渠道比较顺畅。
BADBOY估计不会。虽然对左仔很熟悉并且评价很高,但是BADBOY的越野性能……妖怪认为还有待商榷。出于安全和耐用性的考虑,应该会用成熟的XC车架向高速XC兼容,而不是轻型车向XC兼容。前向后最多重一点,后向前会出大事。
把组我还是觉得ESTEN或者TOMSON比较可行。轻量化,高性能。或者K-CNC的。不过车架还没定下来,一切都还早。
变速系统最不用费神,就这么两个牌子,选来选去的。概率太高,没有乐趣。
作者: 王木土    时间: 2009-11-21 19:33
终于可以定期上网
该是我继续这篇帖子啦。

上次说到车型的确定还有所犹豫。经过一段时间思考,还是决定继续原来的装车思路:硬架+硬叉的山地车
作者: 王木土    时间: 2009-11-21 21:22
哈哈,你别又装回去了呢
无车者 发表于 2009-11-11 23:02


这就叫做一个轮回了

从软尾xds开始,演变成为硬架硬叉的team,之后变成前避震,闪电软尾,左撇子软尾,再又变回硬架,开始一个新的轮回。
作者: 轩子    时间: 2009-11-22 01:31
大王。、。。。   看到这个帖子  我觉得  我的高速xc很自在了   我不越野  上下班 锻炼身体。。。 很多人不晓得为什么搞个这奇怪的车。。。

  其实车子这东西   我觉得 适合自己  合用就好了 。。。

    你这个要求   1.9水纹线外胎 加 硬尾  加 避震插。。。 差不多了    以你的技巧 很容易达到你要的要求的
作者: 王木土    时间: 2009-11-23 13:30
上面的帖子有附图。图片因为网络故障无法上传,稍后附上。
作者: 无车者    时间: 2009-11-28 15:56
继续期待大王的论文
作者: 王木土    时间: 2009-11-30 13:13
先给上面的文字配上图片,再继续发帖子。

其实已经写完了,总共大概有1万字。现在在排版 配图片。
作者: nsc117    时间: 2009-11-30 20:43
拜读中,严重期待!
作者: Rommel    时间: 2009-12-4 14:28
热爱钛合金的妖怪流泪路过。果然被我猜到了……
作者: 无车者    时间: 2009-12-4 23:19
怎么等待这么久咯,大王你对不起这么多的读者朋友啊! 速度发了1W字咯!!!!!!!!!!!!!!!!!!!!!!!!!!!!!!!!!!!!!!!!!!!!!!!!!!!
作者: konadbrgt    时间: 2009-12-9 00:45
这个帖子,我还是要来凑凑热闹的。不过看到最后,大王已经都选定了,来晚了点。等你把配置写出来吧。你现在可以自由选择轮组了,看你选什么的,哈哈哈。
作者: 无车者    时间: 2009-12-12 14:04
大王犹豫不决啊,好车太多了
作者: 王木土    时间: 2009-12-13 07:44
今天就抓紧时间编辑几段
慢慢发
作者: 王木土    时间: 2009-12-13 14:01
前面已经写到确定车子的类型,下面要做的就是确定具体的零件型号。
要确定具体配置,还要根据自己的预算来。我的预期的配置都在xt级别以上,重量控制在10kg+-0.5kg,预算能少则少,毕竟这只是一台装来玩玩的代步车。因为已经有一台公路一台山地(说话间已经把rush4卖掉,下一步还要花大力气重新弄一台,因为我的最爱还是全地形山地车)。
作者: 王木土    时间: 2009-12-13 14:01
首先要定的是车架。车架是一辆车的灵魂,车架的“几何”(英文geometry),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尺寸(应当翻译成为“几何”才对,因为geometry不仅包含了车架的高度、长度等参数,还包含了头管和竖管的角度,用“几何”这个词更加确切一些,只是大家习平常只注重了车架的尺寸,而很少注意角度的参数)加上前叉、车把、立管、座杆、车座这几样东西的搭配决定了车手骑行的基本姿势。而车架的材质和结构所决定的刚性、弹性进一步决定了车子是否“好骑”。所以车架的选择应当多花一点精力,选则好的车架才能装一台好骑的车。
作者: 王木土    时间: 2009-12-13 14:02
市场上山地车硬架琳琅满目、种类繁多,为了不挑花眼,先从材料方面来确定用哪种架子
    山地车架一般有铝合金、钛合金、碳纤维、钢,等材质,铝合金车架,我只用过2台Giant XTC team(一台2001款,一台2005款),试骑过cannondale铝架、航轮钛架、DBR钢架,对这些材质车架还有一些亲身感受。
    碳纤维车架重量轻,材料具有吸震的特性,舒适性好,可是它不合我的味口,它在我眼中只属于3w以上的公路车,我一直认为一台好玩的山地车车架应该是金属的,只有金属车架才适合越野环境的高强度使用,特别是对于我的骑行方式来说碳纤维过于秀气,飞溅的石头、冷不丁弹出的树枝都可能对碳纤维造成一定的破坏。再说碳纤维车架(不包括山寨货)价格过于昂贵,第一个放弃碳纤维吧,除非谁送我一个HiModel的Flash Carbon,做梦吧。
作者: 无车者    时间: 2009-12-13 22:58
大王你发重了,我服了你啊!
作者: 王木土    时间: 2009-12-14 19:36
铝合金车架是最常见的山地架子,铝合金车架的重量比较轻,很容易做到1500g以下;价格比较便宜,最贵的铝架也只有入门碳架的价位;外形通常比较粗犷,符合山地车的感觉;不过铝合金的弹性模量比较高,造成车架比较死硬,骑行不够舒适,因此不少车架都采用了弯曲的后三角设计,以增加后三角的弹性。国内常见的有giant XTC team、XTC FR、merida TFS、JBC(具体型号不是很清楚)、Missile X-NINE,进口的有Cannondale F系列和Specialized M5等。其中2000元不到的Giant的XTC team(XTC FR)重量、涂装、品质、性能都不错,普通车友DIY的最佳选择,说它是国内硬架的NO.1也不为过,只可惜保有量太大,可以说满大街都是,追求轻量的话不如用不到千元的missile X-nine啦!merida的架子太重,表面处理也不够精细,价格还虚高,虽然它有弹性后三角的设计。大C和S的架子性能自然不用说,只需要考虑一下钱包的厚度。因为车子毕竟定性为一台硬叉车,搭配铝合金的架子会显得更加死硬,除开价格因素,使用铝合金车架并不是很好的方案。在这里要提一下的是被神话的一些国产铝架因为材料、做工、设计的原因在强度和刚性上与国际一线车架还是有相当差距。
作者: 王木土    时间: 2009-12-14 19:36
剩下的是钛架和钢架。
钢架和钛因为材料的弹性模量很低,所造车架具有很好的弹性,不像铝合金那么死硬,越野中可以提供一定的吸震的效果,感觉非常舒适,之前在试骑其他车友的车也有所体会。国外的车界流行着一句话:steal is real。一直让我对钢架充满着向往。新流行的不锈钢钢架(分为雷诺953和哥伦布斯XCR管材)重量做到了较轻的1500g,相对传统钢架更加易于保养,只是价格比较贵,比较容易买到的colossi订制架子要9000左右,而广告铺天盖地的台湾云豹等架子更加卖到了15000多的高价,谁叫咱不是铁杆硬架、钢架粉丝呢,pass。而其他管材的钢架又因为重量、保养等原因只能放弃了。(BTW(不要翻译成biantaiwang哦):953的钢材极硬,管材非常难于加工,几乎无法做成弯曲的后叉,受到这个限制,953管材更加适合做公路车架。)
作者: 王木土    时间: 2009-12-14 19:37
钛合金的材料特性跟钢比较接近,钛合金车架金属的本色的透露着一股原始的野性,永不变色;钛架的重量跟铝架接近,一般的钛架就能做到1600g以内;性能外观都符合我的要求。唯一的不足就是因为钛合金比较难以加工,而且相对比较少,造成了价格比较昂贵。从性能出发,钛架就成为我这台硬架硬叉车的首选。

    市面上钛合金车架可供选择的不多,价格比较合适的是北京航轮、陕西长达、宝钛,和一些国内车架品牌如bigcat、mosso也有钛架,不过后面一些基本上都是凑热闹的,钛架并非他们的主业,而长达和宝钛对国内没有正式的销售,只有航轮Hilight形成了品牌。至于国外dean、IF、seven、litespeed、moots等钛架,代表了钛架的最高水平,可是因为价格因素,我只能憧憬一下未来再用了,目光只能回到最常见的航轮身上。
    航轮曾经给Airborne代工钢架,其黑寡妇blackwidow车架已经诞生十来年,成为一代经典。航轮的自有品牌HiLight沿用了Airborne的品质和造型,又因为其国产品牌的身份,价格不贵,而终身质保又更添了一份性价比。航轮的山地车硬架主要有HM500、600、700、800,等型号,HM600就是原来的HM III,也就是Blackwidow的航轮版本。零售保价5700,价格符合我的预算,它特殊的后上叉是我最喜欢的一处设计。HM800和HM500相似,都是最传统的车架造型,500最便宜,5000不到;8000最贵,上万的价格,得益于DB管材,重量做到了1300g。HM700价格也不菲,虽然它的CNC后上叉更加诱人。把这些架子的优缺点一个个列出来,做一个选择不难——HM600
作者: 王木土    时间: 2009-12-14 19:37
选好了车架的型号,还得选择一个合适的尺码。或许有人要说了,最合适的车架不是订制的吗?没错,订制车架绝对符合自己的要求,可是多出1000多元的定制费,肯定得降低其他配置。毕竟咱也不是专业车手,从官方提供的标准尺码中选择吧。从航轮提供从航轮官方提供的尺寸列表中可以看出,16寸和17寸车架接近我的需求,两个车架的角度稍有不同,上管水平有效长度相差12mm,坐管长度相差1英寸,通过搭配不同的立管和座杆能够达到相同的车座和车把位置。相比之下,17寸的车架轴距更长,角度更稳,决定了它更加适合平路、跑高速;反之16寸更加灵活,适合在山林间穿梭;根据我装车的定位,加上17寸车架的参数更加接近曾经用过的xtc team s号,使用起来会更加习惯,外观方面我也更喜欢看17-19寸的车架。综合上面诸多因素,所以用17寸的。
    于是架子尘埃落定,首选航轮Hilight HM600 17寸钛合金车架;第一备选,新款cannondale F系列带S.A.V.E弹性后三角的铝架;第二备选X-NINE(经济型方案)。
作者: 王木土    时间: 2009-12-14 19:37
车架确定好以后紧接着要选好前叉。
    硬叉的选购最麻烦的是长度的问题,市面上绝大多数硬叉事实上都是按照普通代步车前叉的标准制造,其高度、偏移量都不符合前避震山地车架的要求。航轮硬架都是按照463mm前叉(市面上一般的80mm行程前叉高度为453mm,100mm行程的为473mm)高度设计的,而除掉25%的sag,前叉还剩下453mm-80mm*25%=433mm(473-100*25%=448mm)。硬叉的高度至少要达到430mm的样子才能搭配出比较正常的整车角度。而市面上一般硬叉最高的也只有420mm,包括trigon等品牌的碳纤维叉。如果用这样长度的前叉来配车,整车角度会比正常角度大1-2°,也就是说前叉角度几乎达到了73度,使得变成前轮转向极不灵敏,方向会变得很重,车座过于前倾,车头过低。这样的角度或许更加适合爬坡,然而我的车不是专门用来爬坡的,上下坡、平路、越野我都需要综合考虑,还是需要一根比较长的硬叉。
    查找了国外硬叉的资料,发现配合普通山地车架(xc前避震硬架)的前叉最长也是最常见的就是445mm,我也随大流用这个尺寸。目前符合这个要求的前叉,只有台湾SASO(还有425mm和465mm两种长度可选)。并且,SASO的造型比较粗犷,造型也和避震前叉差不多,看起来不会觉得太别扭,两根粗壮的叉管强度也足够越野使用。(这里要顺带提一下mosso等品牌的超轻硬叉,除开尺寸不对的问题以外,强度不足也是这种前叉的一大问题,在大强度前刹的情况下几乎可以一次性报废,安全起见请车友们慎用)。SASO硬叉前叉有碳纤维和铝合金两种材料,也有碟刹专用和兼容V刹碟刹两种规格,从吸震的角度出发,我选择碳纤维的。
作者: 无车者    时间: 2009-12-14 21:24
写得不错,既然还有前叉的高度,仔细读来,期待下篇!
作者: 柱子    时间: 2009-12-15 10:09
搞两台左仔车把
作者: 柱子    时间: 2009-12-15 10:10
全地形一台  
hardtrail一台
作者: 王木土    时间: 2009-12-16 12:26
车架和前叉都已经选定,剩下的部分大致可以分为传动系统(牙盘、链条、飞轮),变速系统(指拨或者转把、前拨、后拨),制动系统(刹把、刹车夹器),轮组(轮圈、辐条、花鼓),其他零件(按照重要性排列:车座、外胎、脚踏、把立、车把、座杆、线组、碗组、把套、座杆夹、胎垫……)一共五大部分。因为变速和传动、以及制动和轮组这几项两两之间影响比较大,所以我们将它们放在一起考虑如何配置。

首先考虑变速和传动。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这方面就不啰嗦了,我喜欢sram干脆的感觉,用sram变速,配金属感十足的raceface或者性能最稳定的shimano牙盘。链条选KMC X9 。
作者: 王木土    时间: 2009-12-16 12:26
其次考虑刹车和轮组。因为V刹车需要专用车圈,市面上最流行的轮组都几乎都只支持碟刹,如果用V刹,选择轮组的问题会让我有点为难。先定刹车,再考虑轮组的选择。
    到底是用V刹还是碟刹?这个也是困扰很多车友的问题,也是争论了很多年但是从来就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就像摄影爱好者中的canon、nikon两派的争论一样,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V刹派和碟刹派都有一套很绝对化的说辞,可以把对方扁得一无是处。我们且不说V刹好还是碟刹好,先把他们各自的特点、参数例举出来,车友们自己可以做一个判断,因为“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V刹,价格便宜,刹车力度较小,线性较差,手感较硬,重量轻,结构简单,调节维护方便,会磨损车圈,热衰减比较严重,适用于xc车
    碟刹,价格昂贵,刹车力度较大,线性良好,手感润滑,比较重,结构复杂,调节维护复杂,仅磨损碟片,热衰减比较轻,适用于所有山地车
作者: 王木土    时间: 2009-12-16 12:36
先说说价格,从上面的列表可以看出,同档次的碟刹比V刹价格大致贵了2-3倍。价差在几百到几千之间。1500左右的elixir R碟刹已经具备非常出色的性能, 比一套性能不错的V刹贵了1000元,至于是否值得多花这1k,请继续往下看。
    再说刹车力度和线性,很多人觉得V的刹车力度太小,怎么也刹不死;也有人嫌碟刹的力度太大,一下就刹抱死了,还会造成前空翻。其实这些说法都比较片面,或者说描述不够准确。我们要把刹车的力度和线性结合起来看这个问题。碟刹因为刹车力度大,用惯了V刹的车友初次使用碟刹会觉得碟刹刹车力度“太猛”,其实这是因为他们还按照普通V刹的刹车习惯来进行操作,遇到前方有障碍,2-3根手指用力地一拉,刹车顿时抱死。如果换做1根手指刹车,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因为好的碟刹,一根手指刹车足矣。V刹力度不够,这个说法我也不同意,大家平时所用V刹基本上都是无标Giant和merida或者Tektro,稍好一点也就是shimano m421,这些刹车的刹车皮都“很不好”,不仅摩擦力不足,而且还会严重地磨损铝合金车圈。如果使用Avid sd7以上刹车的车友感受就会不一样——良好的力度,安静的工作声音——这都得益于它所使用的koolstop刹车皮,其实如果把shimano m421 V刹换成这样的刹车皮,几乎同样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相信在我建议下更换过刹车皮的车友会有这样的感受。当然,我并不是说V刹的刹车力度和碟刹一样,因为结构的差异,V刹的精密程度无法做到碟刹相同的程度,杠杆比(碟刹的杠杆比还要乘以油缸的面积比)方面V刹无法和碟刹相比,所以要达到同样的制动力,V刹需要手指上用更大的力气,但是,对于XC山地车,一副好V刹也够用了。除了力度,刹车效果还有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线性,顾名思义,线性就是手指按压刹把的力度与制动力度比值,如果这个值比较恒定,就说明刹车的线性好,也就是说你制动力度是比较容易控制。市面上常用的线性比较好的刹车有sram的juicy、elixir,而formula的线性是最好的,其全系列刹车的刹车线性都几近完美,这些刹车能够完全刹死,但从刹车开始反应到完全刹死之间有非常明显的过渡,刹车力度完全受手指控制;反面的例子是hayes和某些线碟,手上稍微用力,刹车就容易抱死。V刹方面线性不好的典型就是透明刹车皮,这种刹车皮几乎只有抱死和放开两种位置,所以几乎只适合攀爬自行车使用。
作者: 王木土    时间: 2009-12-16 12:37
接着讲刹车的手感。刹车的手感有2个方面,一方面是刹把按压下去的润滑度,也就是“润度”;一方面是按刹把需要的力度,即我们常说的“软硬”,软硬度还分为刹车开始工作前以及刹车皮接触车圈或者碟片以后的硬度,暂时我把他们称为预压硬度和工作硬度。
    润度决定于刹把、刹车、刹车线管内线的润滑度或者油缸的密封环的润滑度甚至刹车油的粘度。一般情况下油碟的润度都会很好,特别是shimano、magura的油碟,因为矿物刹车油具有自润滑功能,而avid等碟刹所用的dot油则缺乏这方面的性能,不过也并不是dot就一无是处,dot油具有更高的沸点,刹车的热衰减要来得慢一些。shimano的用户还有一个问题也要注意了,shimano油对于油封的橡胶有腐蚀,用过一年以上的shimano“红油”都会发黑就是橡胶腐蚀造成的,当然也可以通过更换dot油来避免这个情况,只是你要损失一点润度。V刹和线拉碟刹(请注意不要称呼成机械碟刹,油压碟刹也是机械结构)的润度受更多因素影响,需要经常保养线管才能保持。
    关于“软硬度”。预压硬度取决于刹把以及刹车夹器(限V和线碟)内部的弹簧的弹力,越小越好。油碟的预压硬度是固定的,无法调整,通常油碟所需的预压力比较小,手感舒适。V刹和线碟的预压硬度可以通过调节刹把和夹器上的弹簧力度来改变,理论上刹把和夹器的弹簧力度之和稍大于线管和线芯的摩擦力(确切的讲是刹车系统内部的摩擦力),线管越润,弹力才能越小。很多车友反映线碟需要很大的预压力度,造成手指很累,就是这方面没有调节好。  刹车的工作硬度一般来说比较硬为好(硬度不好的刹车或许刹把快要接触到握把了,刹车力度还没有达到最大,这样的刹车会严重影响刹车力度和刹车方式,你可能需要把手完全松开,一大把抓握住刹把和握把才能达到需要的刹车的力度;当然刹车也不要“太硬”,如果刹车系统完全死硬,手感会非常不舒服,用过hayes刹车的车友大概深有体会。刹车工作硬度适当,体现出来就是从开始制动到最大刹车力度之间,刹把还有一定的转动角度,便于车手操控),工作硬度取决于刹把、线管油管、夹器甚至车圈、车架、前叉和刹车皮的刚性。油碟的工作硬度一般由油管的硬度所决定(这里不讨论油路中有气体的情况,油路进气,硬度肯定不好),常见比较软的油碟是shimano xtr、deore、juicy3。此外工作硬度还跟刹车系统油缸的体积等因素有一定关系,因为属于先天性的范畴,无法人为改变,所以不做更多讨论。影响V刹(主要是后刹)刚性的原因最为复杂,着重研究一下。我们先想象一下V刹是如何工作的:从手指传来的力度沿着刹把和细细的线芯穿过刹把外壳和线管、再通过车架上管下面,之后又是线管、弯管,传递到了V刹的上端,以车架细小的后上叉作为支点,传递到刹车皮上,用力挤压车圈。你可能恍然大悟,V刹工作过程居然受这么多因素的影响。是的,V刹后刹要有好的手感很不容易,除了要有质量过硬的刹把和夹器以外,还要足够好的刹车线芯和线管,不容易变形的刹车皮,还要求车架后上叉具备较好的硬度。
    接下来说热衰减。热衰减是指刹车在长时间工作过程中因为温度身高导致制动力度降低的现象,影响热衰减的主要因素是来令片和碟片、刹车皮和车圈的材料耐热性和散热效果。就碟刹来说,金属烧结来令片的热衰减好于树脂来令片,导热较好的碟片和夹器也有利于热衰减性能的提高。此外油碟由于过高温度而导致液压油中的水分或者液压油本身沸腾产生高压会导致刹车自动夹紧,也可以纳入热衰减的一种现象。
作者: 柱子    时间: 2009-12-16 13:39
杜总有必要考虑一套阳极的X-0咯,还没有怎么用过顶级的SRAM产品的!
作者: 柱子    时间: 2009-12-16 13:39
杜总有必要考虑一套阳极的X-0咯,还没有怎么用过顶级的SRAM产品的!
作者: 小四    时间: 2009-12-16 13:49
看了一中午了
虽然还是有看不懂的地方
但又让我对组车更加了解
感谢分享
作者: 龙少爷    时间: 2009-12-16 19:27
59# 小四

钛合金带锁死软尾+F1+1.5光头+XT牙盘+SRAM9或0+FOX前叉基本搞定
符合全地形和休闲,大王的思路该超前了。
作者: 王木土    时间: 2009-12-19 07:38
我们看看这个表格,注意一下刹车的重量,撇开骨灰级的kcnc V刹428g和R1碟刹620g不谈,可以看到目前avid油碟都具有比较轻的重量,V刹无论高档与否重量(全套,包含刹把、夹器刹车线管等附件)普遍在600g——700g之间,线碟的重量普遍较高,bb5、bb7线碟整套重量超过了1000g,比同档次SD7 V刹重了300多克,同档次油碟平均比V刹要重不到200g。除非过于注重整车的轻量化,碟刹想必是各位车友的首选了。我所要特别说明的是,V刹系统的重量要加上线芯和线管,它与碟刹系统之间的重量差距也还要考虑V刹轮组和碟刹轮组重量上的差别,总的来说还是V刹在重量方面占绝对优势。
作者: 王木土    时间: 2009-12-19 07:40
最后说说保养维护的因素。V刹和线碟是最简单的机械结构,比油碟要简单,调节保养起来无需专业工具和专业培训,但油碟的油路完全密封,工作更为可靠,附有油缸随时补充液压油,日常几乎无需调节。可以说前者需要更多的日常保养,后者重在以一年为周期性的维护。
作者: 王木土    时间: 2009-12-19 07:40
刹车的选择,确定车子的种类、明白你对刹车性能的要求,再按照你的经济实力和其他要求,就很容易确定了:
山地车刹车的选择
车子的类型——软尾——碟刹
刹车性能——需要高性能刹车——碟刹
预算——预算充裕——碟刹
重量要求——终极轻量化——V刹
保养维护——V刹 线碟
作者: 王木土    时间: 2009-12-19 07:40
啰嗦的这么多,我的硬车所用刹车也该定下来了。V刹因为便宜的价格、轻量的体重、简易的维护成为大王御用平路山地的刹车。至于具体型号,就在xt、sd7、sd sl,以及类似档次刹车中选择。xtr平推不考虑,因为其被虚夸的刹车性能和高昂的价格还有比xt还大的重量。刹把选用刹车的相同品牌和档次。

线管,对于刹车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待定。
作者: 无车者    时间: 2009-12-19 23:24
我还以为你选了大C 的R3,不搞硬车了呢。线管最少特氟龙内线咯,线拉的东西,线管对使用润滑有很大作用,今天调后拨半天不安逸,最后因为一、后拨使用久了,弹簧力度不够了,二、一根变速线管没换,其他的都换新的了。这就是主要原因啊!
作者: 王木土    时间: 2009-12-20 07:33
不管车子搞不搞,帖子还是要继续写下去。
作者: 无车者    时间: 2009-12-20 18:49
支持你继续写帖子 哈哈!
作者: 王木土    时间: 2009-12-21 13:52
最后是轮组,因为刹车选定了V刹,要用带V刹边的轮组才行。市面上各大品牌琳琅满目的轮组几乎都是碟刹轮组。V刹轮组看得上的都是顶级货,仅有fulcrum RedmetalZERO和mavic SL,荷包不够饱满啊!看来只能选择自编V刹轮组,目前可以找到的好V刹圈不多,dt XR440和mavic 717,都是焊接圈都有陶瓷刹车边。选用兼容性最好的32孔圈。辐条就用2.0-1.8-2.0变径的,采用铝合金辐条帽,在不损失强度的情况下尽量降低重量。
作者: 王木土    时间: 2009-12-21 13:52
自编轮组最难选择的是花鼓,熟悉我的车友都知道我是不折不扣的花鼓杀手,众多花鼓都曾经被我蹂躏到报废。花鼓以身殉职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轴承爆掉的,有棘爪棘轮踩碎的,也有塔基和整体脱离的。所以对于我来说找一个足够结实可靠的花鼓比轻量化、润滑度、外观等因素更加重要。在我使用过的花鼓中,sunringle 的dirty flea和久誉钢芯后花鼓通过了我长时间考验,考虑到预算的问题,暂时考虑用久誉的四培林铝塔基的V刹轴,等车子玩上手了,钱攒够了,再考虑chrisking和hope,dt自编或者直接上Fulcrum的轮组。mavic sl不考虑,不是因为它不够靓,也不是不够轻,不够刚性,而是因为它脆弱的塔基,恐怕在我脚下熬不过半年。(再啰嗦一下,为什么要用DT或者KING呢?是因为这两种花鼓独特的后花鼓结构。king的离合结构,dtratchet system机构,完全不同于其他品牌的棘爪棘轮结构,这两种结构的设计可以保证所有的棘齿同步工作,保证传递足够的蹬踏力度,这是传统结构的花鼓无法做到的。以后我会发专贴对市面上的花鼓进行分析)
作者: 无车者    时间: 2009-12-21 19:58
哈哈,久欲的经典型号就是耐操
作者: 王木土    时间: 2009-12-25 13:01
至此我的车子大体上结构已经确定,只剩下一些附件,这些跟个人的喜好有较大关系,我就不多说个人的观点了。车座舒适性第一,选WTB pure V,或者sanmacro的仿古金属钉皮面车座;车把考虑到吸震,用580mm宽的全碳直把;把立座杆我更偏好铝合金的,理想中的是Thomson,否则就用性价比和重量都适宜的锻造把立,选择用6°的,正装越野,反装竞速;外胎用1.9-2.1的,平时用马牌全能胎,需要的时候上310或者光头。
作者: 王木土    时间: 2009-12-25 13:01
其实前一段时间给“龙少爷”装过一台类似的硬架车,大件除开刹车和轮组都是我的配置:航轮hm600车架、saso碳纤维前叉、x9变速、raceface evolve牙盘、rm5轮组、elixir r刹车、abr把组、wtb pure车座、普通光头胎,m540自锁踏板,人工铝合金付把,实称重量11.5kg,推算出来我的车子重量在10.3kg的样子。经过试骑龙少爷的车,感觉吸震效果良好,整车刚性十足,加速迅猛。可惜的是龙少最终放弃了硬叉车子又改成了不折不扣的避震山地车。现在我只能期待自己的钛架硬叉车早日装成咯。
作者: 无车者    时间: 2009-12-25 23:48
装成了,我试试 哈哈 17寸 我将就下可以骑骑!




欢迎光临 天空自行车 (http://www.bikesk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